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作者:湖北省罗田县平湖中学 何正平  时间:2007/11/27 19:23:39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898
  “合作”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约翰逊兄弟多年强调一个观点:在任何年龄的学习者(甚至可以包括幼儿园的小朋友)的学习活动中,合作学习占到60%-80%的比例,竞争20%-30%,单干10%-20%。然而很多人对合作学习的理念和具体方式知之不多或存在偏差:有的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分组讨论;有的觉得合作学习主要是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运用,平时的课堂教学以自主、探究学习为主;有的认为合作学习只是方式、手段,是为达到教学目标服务的;还有的对合作学习理念与行动几乎是空白。其实,合作首先是一种价值追求,是一种新的人生态度。合作既是手段,更是目的,合作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技能,应该时常注重合作精神与能力的培养,应该多创造合作的环境,在合作中学会合作。为此,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以下的实践:
  一、在倾听中学会合作。
  合作,从最基本的做起,就是从倾听做起。“善于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合作技能。”没有学会倾听,合作很难进行。很多学生之所以成绩难以提高,是没有倾听意识,或不愿、不会倾听,实质是缺乏合作意识与能力。当老师或同学讲话时,不能讲小话、干杂事或是心不在焉,要聚精会神地听,要听出别人的主要意思和要点。听好了再说,或是举手发表意见,与人家的思想交流碰撞,激起思维的火花,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创见。
  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背诵)中学会合作。
  平时读书多是教师范读,学生个人读和齐读等方式,觉得省事,又便于理解、欣赏课文,而往往忽视多种合作形式的朗读。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能力,我经常采用需要合作的朗读方式:
  分角色朗读。只要适合分角色的课文,就让学生几人一组,分角色朗读,然后看看哪一组合作朗读得好,角色把握得好,成员配合得好。
  在轮读中学会合作。轮读,两人你读一句,我读一句(或一段),有时候小组接力轮读。有时候男、女分组轮读。一堂课节奏舒缓,听读结合,尤其是男、女分组轮读时鲜明的节奏、不同的音色使听者在享受声音的美感中,充分调动思维,引起阅读理解兴趣。
  小组齐读。全班齐读容易操作,而二至八人一组齐读不太容易操作,这主要是平时训练少。实际上,几个人齐读,是培养合作精神和能力的一个极好途径。
  多种方式结合读。首先找一些适合轮读、齐读的材料,例如好的开场白或散文、诗歌,读时有合有分,节奏鲜明,很富于感染力。
  三、在小组讨论中学会交流合作。
  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鉴于此,小组讨论成了最常用的合作交流方式。共同协作,各自发表意见,互相启发,形成共识或更完善的具有独到性的认识。讨论前最好先让学生自主静心思考,然后再讨论,这样讨论才有内容,才有好的效果。讨论时给予较充分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这样既明确问题、解决问题,又使情感、态度、价值观互相碰撞。讨论形成了好习惯,就自然培养出很好的合作精神和能力。
  四、在分工中学会交流合作。
  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合作学习能力的极好途径。综合性学习中的分工探究、合作交流也可应用在其它学习中。例如学习文言文,不可不弄懂文意,怎样又快又好呢?一篇文章几个人,或几小组分工合作,各人(组)分得一段,进行研究性学习,从翻译到重点字词句都一一列出来,然后合在一起,共同交流,既学得扎实全面,又培养了合作学习精神。
  五、在求助中学会合作。
  老师提问时,学生可能回答不上来,这时候老师可以给予亲切鼓励“你再想想?”或“你可求助一个同学,想请谁来帮助你?”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合作意识的培养,使彼此信任,使合作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也让学生互学互勉。
  六、在互动中学会合作。
  在没有实施新课程之前,魏书生就让学生互改作文,互出试卷,这不正是暗合了新课程的合作学习方式吗?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学知识,同时培养起学生合作中必备的责任感:我做的不仅是个人的行为,更要替别人负责,如果乱改、乱出一气或不负责任,就遭到别人的批评、指责,甚至找不到合作伙伴。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