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需要营造教师的合作文化氛围
作者:石河子148团一中 蒲爱民 时间:2008/1/22 21:38:10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253
新课改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人人参与,平等对话。这意味着合作性意义的建构,不仅是一种认识过程,更是一种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
新课改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因此,新课程在改革原有分科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了一些综合性的学科和教育活动,主张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倡导学科整合以及课程的综合化。
尤其要注意的是,新课改提倡教师进行校本研究,要求教师对课改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但是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教师个人是无法独立完成的,需要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探讨,更需要学校组织管理上的支持,需要教师合作的文化氛围。可以说,新课改无论是研究的内容,还是研究的方式都涉及到多门学科知识和领域。它需要教师之间更紧密更有效的有机结合。因此,教师合作文化的建立极为迫切。事实上,能否建立合作的教师文化,尤其是自然的合作文化是影响新课改成败的重要因素。
如何营造教师合作文化氛围呢?首先是要有正确的意识引导:教师间自然协作关系的形成的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关键。只有形成自然协作的教师文化,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教师的发展。但是,目前很多学校的教师文化仍处于人为合作文化的阶段。这就要求学校要逐渐引导人为的教师合作文化最终达到自然的合作文化。在自然的合作文化中,合作不是行政限制和强迫的产物,而是教师共同价值观念的产物。是自发、自愿、自主和超越时空的,渗透在各种工作任务和日常生活中。在自然的合作文化背景下,教师能自主地进行各种革新,自己建立合作的任务和目标,主动推进教学变革的发展。
其次,要创设和谐的环境:教师文化是教师共同价值观和共同利益的体现,而学校浓厚的文化气息有利于激发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形成群体的合力。学校应重视教师合作文化的建设,整合各种力量,协调好教师之间利益与责任的分配,并努力形成新的教育价值观、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让教师们在和谐、健康的文化氛围中不断发展进取,促使教师文化由个人主义向自然合作发展。
其三,要有民主的学校管理:在教师合作文化的建设中,民主的学校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新课改从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标准、教学过程、课程评价等方面,都突出了对教师主体的关注和尊重。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学校管理必须坚持民主与科学决策的原则。在一个真正民主自由的学校文化和教师文化中,当遇到教学或行政上的问题,或是有了宝贵经验的时候,教师才会愿意提出来与同伴分享和讨论,才能促进形成合作性校园文化。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