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领整篇,一举统全课——初中语文“三全五优化”阅读教学精彩片断例析
作者:南京市第九中学 袁源 时间:2009/12/8 23:59:53 来源:janney1025转发 人气:1270
“主问题”即指为引导学生理解、探究和欣赏课文而设计的的一个关键问题、组织的一种表达,或开展的一项或活动。“主问题”教学完全符合“三全五优化”精神,因为“主问题”简化了教学头绪,一课只解决一个问题,进行一种表达或开展一项活动,教师完全有可能引导学生全体参与,全面学习,全程关注,同时,因为“主问题”给课堂“减负”,为教师“轻装”,所以课堂上教学目标更加凸现,问题设计更加集中,互动生成更加充分,自主体验更加到位,评价矫正更加及时,教学效益自然明显提高。
举例来看:
案例一:《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片断
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作者的回答在最后一段“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
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这里有一个字“看”。请同学们
认真阅读全文,思考并讨论:“作者让读者‘看’什么?为什么‘看’?这个‘看’字’用得好吗?”
(学生阅读并小组讨论,然后集体讨论。)
生:作者让读者看“中国的脊梁”,即“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
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生:还有“现在……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
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的人。
生:看大多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只是一部分人。
师:是的,作者说:“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
全体,那简直是诬蔑。”可见,大多数中国人是有着自信力的。那么,作者
为什么还要让广大读者“自己去‘看’”呢?
生:因为“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中国人是失掉自信力了”。中国人正发展
着他信力和自欺力。
生: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一句可
见,中国人的自信力有可能被官方话语淹没。
生:是的,从“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
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一句中也可得知,当时的舆论是不够明朗
公正的。
生:老百姓容易被公开发表的官方言论蒙蔽,所以要号召大家“自己去‘看’地
底下”。
师:这个“看”字好吗?好在哪里?
生:首尾照应。文章开篇即是“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
生:对比讽刺。让读者知道“失掉自信力”的人正在鼓吹“失掉自信力”。
生:引出话题。用大家都“看”到的情况,树立靶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批驳。
生:深化观点。作者不仅要让广大读者深深明白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要有勇
气抗击外侮,还要让读者明白要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不能被公开的文字蒙蔽。
【例析】虽是一篇传统课文,但经过教师细致研读,抓住被别人忽略其实却大有深意的字眼,设计供学生思考讨论的主问题,便把学生的思考引向了纵深。讨论中学生不仅读出了文本字面的含义,也读出了作者和编者的意图。为什么这个主要指导学习和思考方法的单元里要插入一篇宣传中国人不失掉自信的课文呢?如果单是需要驳论文,《友邦惊诧论》也很好啊。可见,编者还有一层意图便是让学生从鲁迅先生的文章里懂得一个道理:要知道事实的真相,要真正掌握真理,不能之盲从于舆论,要有自己去探求本质的愿望和行动。这样想来,单元的编排便自有其道理了。
案例二:《出师表》教学构想
步骤一:朗读全文,用六个字回答:“《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抒发了什么感情?”
步骤二: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你能分别用四个字进行概括吗?
步骤三:§6和§7中,诸葛亮提到了生平重大事件,分别用四个字加以概括。
步骤四:总结概括文言文思想内容的方法:直接提取、钩玄关键、词句转换、利
用成语或典故。
步骤五:运用所学方法,给课文重拟不超过8个字的题目,作简要说明。
步骤六:阅读相关段落,概括北伐已然成熟的条件,每条不超过8个字。
【例析】初三阶段的教学,除了读通文本外,还当掌握一些思考方法。以方法训练构置“主问题”,不失为经济实惠的阅读教学举措。《出师表》的教学,在第一课时疏通文字、读懂全文的基础上,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掌握文本内容?教师采取了引导学生学习概括的方法。全课围绕一个主要表达方式展开,带领学生从直接提取、钩玄关键、词句转换、到利用成语典故等,由总到分,再由分到总地深入理解文章,同时进行概括训练。在拟题概括时,学生甚至可以化用对联,以“一表酬三顾”作为文题,开阔了视野。此课的好处在于学生学得单纯,练得充分,课堂达成率较高;还有教师关注思考方法的指导,以课文做例子,边教边练边总结,让学生在初三的学习中能结合考点,清晰而明确地掌握方法,真正有所收获;另有教师的引导顺文而下,没有漫天飞花地让学生随意捕捉,一直破坏文章的整体结构;再有教师自己做示范的拟题“满纸皆是先帝言”,自然将学生的引向了文章阅读的深处,体会了作者的一片拳拳之心,不至于因重视练习而降低了学习的深度与高度。加之因只有一个主要表达方式的训练,所以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有教师示范、小组讨论、组际竞赛等,绝不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单调。
案例三:《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镜头
教学创意:组织全体同学编排朗诵。
说明
加粗部分重读,下划线部分激昂并注意感情基调,括号里是参考的感情基调
音乐暂定,大家见谅先,有意见提出先,配乐并不是最重要的,主要是让形式不是非常单调,也作为一个环境的渲染,全体的声音力量才会成为最有震慑力的!!
具体编排见ppt
【例析】对于某些文学作品,要让学生真正深刻的感悟与体会,不妨将学习的任务完全交给学生。恰逢建国六十周年的大庆,学校组织爱国诗歌朗诵会,教师则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一组爱国诗的学习留给学生学习。学生小组讨论,编排朗诵要求,在这个“主问题(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适当参与意见,一组爱国诗的学习便真正让学生领悟了。看着全班学生激情饱满的朗诵,我们可以较有把握地推测,这首诗会成为学生三年初中语文学习中印象最深刻的课文。
有些人会担心“主问题”的课堂会重操“一课一得,得得相连”的旧体,其实“主问题”并非“一课一得”,只是“一课一举”,“一举”自有多得,因为语文教育的丰富性,学生不可能一堂课只有一个收获,只是一堂课集中完成一个任务罢了。在这样优化整合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会有所改善,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这正是全区开展“三全五优化”的初衷所在。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