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心做”教案

作者:湖北省罗田县骆驼坳中学 徐金奎  时间:2010/5/18 7:51:1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674
  苏霍姆林斯基在著作中谈过这样一件事:一位文科教师上公开课,极其成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得这样好,请问您备课用了多长时间?”他回答道:“可以说这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但是要问直接备课的时间,那我告诉您,只有十几分钟。”这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
  教师都很忙,每天把写教案的个把小时省下来将会干多少更有意义的事呀!有位教师写九年级《曹刿论战》的教案,光时代背景就抄了满满两页纸。而我备课时则想到了“春秋无义战”、“秦晋之好”、“春秋笔法”、“微言大义”、“皮里春秋”等成语,不仅通过讲解这些成语让学生了解到了时代背景,还是学生知道了《左传》的写作手法和深远影响。当然,这样的备课是要花许多时间,但是我没有花许多时间,而是从记忆中搜索出来的,当时用的时间很少,但是花的时间在平时积累。再说,我还要与学生交流沟通,还要写自己的教学随感,还要读书看报子总结自己的一家之言……所以我基本不写教案,就在课本上写写有关的故事和分析欣赏内容,因为我不想做无用功。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知道,写教案不外乎两个目的:图眼前利益,上课有案可依,有法可循;谋求长远利益,达到总结和提高。
  现在我们许多教研部门和领导都在强调备课,但强调的往往是按照刻板的模式备课,写出详细“规范”的教案。教案的内容除了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就是逐步逐段的分析,最后就是总结之类的,最多也就是再加上一些与新课程有关的资料罢了。我个人认为,教案写成这样,教学也就走入了死胡同了。其实,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都认为写教案毫无意义,因为被课本上写的是一套,课堂里讲的是另一套,教与学是两张皮,没有自己的东西。但是,领导要检查评估,学校要考评考核,所以这种形式主义的无用功还是照样毫无意义的做着,一代又一代从不间断地传递着。正因为如此,有的老师戏言“权且把写教案当作练字”。我们平民百姓普通教师无力改变这种现状,但有权利拒绝和选择,我有吃螃蟹的勇气,要做吃螃蟹的人,敢为天下先,为我们苦命的老师们呼吁。
  我也曾因不写教案付出过高昂的代价,不仅与“评优”、“评模”绝缘,还屡遭上司“修理”。好在我能得到我的学生认可,班上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现任领导也比较开明,对我没有写教案竟能“网开一面”。但我知道,不写教案是许多教师的共同心愿,我权当做一回《皇帝的新装》里那个口无遮拦、缺少心眼的小男孩,“童言”无忌吧!
  不写教案,源于我个人对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师角色的理解。语文教学是极其开放灵活的,它拒绝封闭僵化的程式;语文教师是一个“知识型主持人”,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激情、智慧、灵感、创新都是在这些对话过程中迸发出的。我们从教二十余年,对上课的“潜规则”已了然于胸。既然教案可以是物化的书面计划,为什么就不可以是头脑里的清晰思路呢?既然教学准备可以是多样化的产物,为什么一定只能写成千篇一律的教案而不可以写成书中夹注、兴之所至的教材评点或只有本人心领神会的提纲挈领呢?不错,教案记录着教者的教学轨迹,反映着教者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理应在教育教学中总结和升华。但是总结升华的方式很多,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有选择地写课堂实录,写教学片断,写教育随笔,写教育随想,甚至写教育评论,为什么一定要写那种格式统一、毫无特色的“规范”教案呢?我们仔细想一想,能够总结出理论经验的都是对教育教学有着透彻分析和深刻理解的教师,魏书生就是一个好例子。
  通过编写教案,制订详尽周密计划,预设圈套,稳扎稳打,一步一步逼学生乖乖就范,“尽入彀中”,那是让课堂成为了学生思想的“屠宰场”,根本不是在教给学生创新能力。教学拒绝重复、拷贝和克隆,要注重感悟、体会和灵感捕捉。不写教案,可以断绝原地踏步、重复自我的后路。因为没有教案,我没有任何“老本”可吃,每堂课、每篇课文于我都是全新的,都是无“案”可稽、无所“牵挂”、无所束缚的。这样,我必须和学生一样抱着好奇和新鲜感重新学习,重新准备,重新寻找方法,重新捕捉师生和谐发展的机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
  那种“年年岁岁‘案’相似,岁岁年年‘课’不同”的教学境界,是我所不齿的。我喜欢并追求的,是教学中的那种师生和谐发展和教学相长的境界!语文教学最忌照本宣科、一成不变、一潭死水。一个离不了教案、教参和标准答案的教师上课永远不可能贴着学生的感情和灵感“与时俱进”,更不可能与学生共同进步。不写教案,彻底铲除了照本宣科的基础,我必须有意识地逼使自己学会备“腹案”、用“腹案”上课,以此煅炼自己的记忆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使思维自始自终都处于一个紧张活泼、文思泉涌、灵感迭出的状况。所以,即使是讲评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我都尽量白卷一张,不着一字。 不写教案,还因为我想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备课”。
  让我们学习英国曼彻斯特学校的做法,提倡“心做”教案,而不是手写教案!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