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教案与学案
- 资源简介:
约5720字。
蜀道难
江苏省石庄高级中学张飞
教学目标
1、领会诗歌中语句的含义;通过朗读体味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资料链接:
【关于蜀道】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剑门关,是蜀道上最重要的关隘。这里山脉东西横亘百余公里,72峰绵延起伏,形若利剑,直插霄汉。连山绝险,独路如门,素有“剑门天下雄”之说。
【关于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天宝初,因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李白性格豪迈,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关于背景】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们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诗中强调的“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就是指此而言的。顾炎武《日知录》中说:“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又据孟《本事诗》载,贺知章于天宝初年李白入京时即见此作,惊叹之余称李白为“谪仙”。故知其创作时间不迟于天宝三年,为“安史之乱”前的作品。诗中的“君”有人说是李白的一位好友,这以他同时期的作品《剑阁赋》和《送友人入蜀》为证,有人说仅是一种虚拟方式,即实无其人而是泛指所有“西游”之人。其实“君”指谁并不重要,诗的写作目的就是告诉人们不要只看到“锦城”的“乐”,应该“早还家”,因为这里的道路奇险无比,且随时可能发生战乱,足见作者英明的政治预见。
预习作业,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噫吁嚱(yīxūxī)鱼凫(fú)秦塞(sài)萦绕(yíng)
石栈(zhàn)猿猱(náo)扪参(shēn)峥嵘(zhēngróng)
抚膺(yīng) 巉岩(chán)飞湍(tuān) 咨嗟(zījiē)
喧豗(huī)砯崖(pīng)崔嵬(wéi)吮血(shǔn)
整体感知:
1、读完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觉,最大的心理感受是什么?
2、大家初读这首诗,感受最深的一句话,记得最牢的一句话是哪一句?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文本研读:
研读第一节(噫吁嚱……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1、自由朗读第一小节并翻译,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它叙述了哪些内容?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噫,哎呀,好高啊好险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和鱼凫是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开国的事业何等茫然。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二地从不通人烟。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鸟飞的路线,可以通往峨眉山巅。多少壮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条天梯似的栈道互相钩连。
明确:交代了蜀道的由来,以及秦蜀之间不通人烟,长期阻隔的情况。
2、诵读品味
朗读提示:“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娥眉颠”是做叙述,就是做了一种铺垫。读得要相对平一点。“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讲了蜀道的由来,这部分是这一段最重要的句子。因为文章的第一段主要就应该是介绍了蜀道的由来。语气应该读得比较重。
研读第二节(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使人听此凋朱颜次)
1、自由朗读第二部分,疏通诗句含义并概括说明这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上有那驾着六龙的日车也要回头的高峰,下有那奔腾澎湃的激流也要迂回绕道的回川。
连高飞的黄鹤也不得越过啊,猿猴要越过也担忧无法攀援。青泥岭上的道路多么曲折,盘旋又盘旋,百步九折绕山峦。伸出手可以触摸头顶的星辰,仰望星空紧张得屏住呼吸,只好坐下来手按胸口发长叹。
西行的人啊,你什么时候回来呢?可怕这一路险峻的山岩,实在难以登攀!
只听见鸟儿在古树上哀号,雌的跟着雄的飞绕在林间。又听见子规在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