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白话描述”激活诗词教学

作者:任玲  时间:2010/9/20 10:20:13  来源:教书匠0621 原创  人气:584
  “白话描述”,是指用现代白话来描述诗词,它比翻译要求更为宽松,着意于意境的传达和语言的优美,但比改写更贴近原作,有助于对诗词的准确理解。
  用白话描述的方式切入诗词鉴赏,有几个好处:
  其一,由于写作时韵律节奏的要求,诗词的语序与现代汉语的语序多有较大不同,学生读诗词,词序往往成了理解原意的障碍,学会并习惯于用白话把诗词内容理顺,几乎是鉴赏诗词的必经过程。古代诗词鉴赏考查中,便常常需要这种描述的能力。
  其二,诗词的语言高度凝练,阅读诗词,需要调动想象联想,再创情景,补足意境。白话描述的过程,就是激发学生想象联想的过程,动笔描述时需要创设情景,能够促成自身的想象,而朗读分享描述文字时,又能够激发听者的想象。
  其三,学生白话描述的过程,就是参与体验的过程。一首诗词的美,需要吟咏玩味才能有所领悟,白话描述的过程中,需要反复琢磨原句,而琢磨较深的诗句,描述起来也必然绘景极恰会意极佳,这比教师把精确的解读告诉学生来得更有意义,教师解读,更多的来自于教师的体验,它不能代替学生的体验。让学生直接与文字发生碰撞,擦出的火花更为珍贵。
  其四,白话描述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语言。诗词之美,本身就是语言之美,用白话描述古代诗词,枯燥的语言会把诗词描述得索然无味,描述诗词意境最忌讳平庸枯燥,这便能促使学生倾注情感寻章摘句妙语连珠,尤其分享同学描述的时候,能从好的语言中汲取精华,互相激励。
  其五,白话描述最能发现学生解读中存在的问题。这一环节看似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解读中常见的问题都会暴露出来,比如,解词不当,内容误读,前后语序不对,诗句意味揣摩不足,等等,及时发现有利于及时矫正。
  白话描述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小组合作描述再交流展示,也可以独自描述再小组分享,可以动笔写下来,也可以口头描述。运用得好,确实能激活诗词教学。我们的课堂,因为同学们的精彩表现,掌声不断。下面是近期上诗词时候学生描述的内容,均来自学生的发言,稍作整理,以飨各位。
  柳永《雨霖铃》
  疾风骤雨刚刚停歇,又传来秋蝉凄切的悲鸣,残阳斜照的长亭,你我相对无语。都城门外设宴饯别,纵使帐内摆满佳肴美酒,又怎能消减心中烦忧,酒食无味,心倦神疲。你眼中的不舍,让我狠不下心离去。依依不舍,人多情;船家催促,舟无意。紧拉双手,凝视深情双眸,任泪水滑落,纵有万般不舍,竟哽噎无语。哎!想到即将远离,独自漂泊,千里之外,天各一方,别绪离愁,又上心头!眺望薄雾弥漫的江面,暮色苍茫中,只有空阔无涯的天际。
  哎!自古以来,多情的人,谁不为离别而感伤失意?更何况我俩的离别偏偏是这凄清冷落的寒秋之际!今夜我醉归何处,又将酒醒何方?当寒冷的晨风将我吹醒,看到的依然是夹岸的杨柳吗?只是再也不见手执柳枝的你,举目远望,残月如钩,惨淡如许!与你相别,年复一年,没有你在身边,一切都失去了意义,纵使良辰美景,也形同虚设!又能向谁倾诉,这万般思念,千般情意?
  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笼罩着小院,天际是化不开的浓云,恰似我心底的孤寂和落寞。哎!这漫长的一天,又要独自熬过,只好看着袅袅的青烟出神,对着香炉静坐。每逢佳节倍思亲,又是一年重阳日。昔日我们携手登高,秋菊共赏,举杯对酌,此刻夜半,玉枕纱橱,形单影只,冷清寂寞。
  黄昏时分,夕阳西下,独步东篱,一杯断肠酒,两行相思泪。任淡淡的菊香盈满衣袖,再美的风景也消解不了心中的离愁。不要说我没有为你失魂落魄啊,凉风拂过,珠帘摇动,那帘内的人儿,早已比秋风中的黄花,还要多几分憔悴瘦弱。
  李清照《声声慢》
  我在这尘世苦苦寻觅,沧桑历尽。冷冷清清的小院,萧索得如我凄惨悲切的心境。天气忽冷忽热,叫这瘦弱的身体怎么经得起?万般不适,难以调养。三两杯清酒入肠,无奈酒淡愁浓,难消黯然神伤。本想借酒温暖秋天的寒意,却怎么能抵御萧瑟西风的侵袭。正在伤心时,偏偏看那大雁掠过天际。大雁啊,你就是当年为我传递锦书的信使么?你依然南来北往,我却再不能归去。
  曾经盛放的黄花,如今落英满地,菊花残,满地伤,还有谁忍心摘取?要怎么挨得到天黑呢?只好独倚轩窗,任满目凄凉,打发这分分秒秒的时光。黄昏时分,又是淅淅沥沥的秋雨,凄风苦雨,恰似我绵延不绝的愁绪。那梧桐叶上的雨滴,滴滴答答,深深入耳,滴滴入心。哎,此情此境,又怎能用一个“愁”字说得清,道得尽?!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