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作者:佚名 时间:2010/10/29 17:08:28 来源:minguoqing 转发 人气:1889
我们教师可以结合各学科教学特点,有意识地挖掘隐藏于本学科知识中生命教育思想,不断去感受、体验及至捕捉,让课堂充满关注生命的气息。作为地理教师,我潜心研究地理课程,将一些有利于渗透生命教育的知识挖掘出来,采取有效的手段使其变成生命教育资源,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地接受生命教育熏陶。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浅谈中学地理课堂中生命教育的渗透。
一、通过认识自然灾害,学会珍惜和保护生命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者,既要关注学生精神发展的规律,有要教给学生各种生存的知识、方法,逃生的本领,以及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要教育学生,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每个生命都是不可逆、不可换的,所以每一个人都要千方百计地保护自己的生命,保护他人的生命,保护大千世界的一切生命。
例如:在学习地震、海啸、洪水、飓风、滑坡和泥石流等地理知识时,让学生意识到:在大自然面前,生命是脆弱的,自然界任何一个微小的环境变化,都可能会使生命受到伤害。进入新世纪以来,重大自然灾害频发,破坏强度大,仅汶川大地震就夺去几万人的生命,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创伤。
虽然我们无法预知和躲避所有的灾难,也无法将学生置于不存在任何伤害的安全地带,但我们能从现在立即做起,把所有学生培养成知危险、懂安全、能自救的最强生命力,这也必将使他们终生受益。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在遭受无数的创伤后,日本人非常重视地震知识的教育,无论小孩还是大人,都十分熟悉防震和抗震知识。从小培养防震抗灾意识,就是其中的一个成功做法。在印度洋海啸肆虐前,一个年仅10岁的小女孩就是利用在学校学习的海啸知识,及时提醒家人及其他游客,使近百名的游客从死亡线上奔了回来,她用知识保护了自己,保护了其他的生命。
“5月12号,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我们全校2300多名师生仅仅用了1分36秒,全部撤离到安全的地方。这一奇迹,缘于我们从2005年开始,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疏散演习。我倡议,每学期开始的时候,给学生上一堂紧急避险课。因为,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叶志平——“史上最牛校长”的话语告诉我们,在改变客观条件和外在影响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才是教育当务之急和根本之策。
地理课堂上,我结合“开学第一课”中“守护生命十大黄金法则”,开展了地震、洪水、台风、泥石流、暴雪、龙卷风等灾害的预防和自救大讨论,学生收获很大,触动很深。我认为这种珍爱生命、保护生命的教育才会给每个生命带来最有力的保障。
二、通过理解人地协调,懂得尊重和敬畏生命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教育之“育”,正是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尊重生命,既要尊重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又要尊重自然界其它所有的生命。大自然总是用一只无形的手巧妙地平衡着各种关系,所以我们要做的只是和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规律,崇敬自然中的生命。
我国地理教材是以人类生存发展所依赖的地理环境为出发点,以当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为主线,以人地协调理论为依据来编写内容的,其中蕴涵着大量的生命教育素材。如全球变暖、生态破坏、水体和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南极空洞、酸雨、赤潮等环境问题都是人类不合理利用自然所造成,教师应运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善待自然,进而渗透环境教育。
另外,我们老师还可以利用利用每年的“世界环境日”(6月5日),教育学生保护环境,善待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及其生存环境,是地球公民的共同责任。每年的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告诉学生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唤起学生爱护地球、保护家园,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意识,最终使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敬畏生命的教育要求学生对所有的生命保持最基本的善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避免伤害生命,要救助生命。在学习“青藏高原”、“青藏铁路”时,我补充介绍了不法之徒对藏羚羊的残酷猎杀和保护藏羚羊的影片《可可西里》;介绍了在修筑青藏铁路时,为了尽量减少对藏羚羊生存环境的破坏,克服更大困难,架起路桥,形成生命的通道。
三、通过体验自然之美,真诚欣赏和热爱生命
有人说,生命教育就是“从生物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开启希望之光”。地理学科中强调对生物的保护,对生态平衡的维持,实际上是要引发学生内心中对绿色、阳光、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之情。认识世界尤其是祖国的大好山河,增进学生与大自然的亲密感情,培养学生的生态情感,使他们欣赏并感激自然,让他们感受到美,这样才能逐步养成无条件的、自动的、带情绪色彩的生态行为习惯。组织学生到野外去接触大自然,认识绿色、感受绿色,教育学生认识生命之可贵,珍惜生命之存在,欣赏生命之美好、尊重生命之个性。
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教育则是张扬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的事业,它承载着人类最美好的期许与愿望,引领着受教育者走向美好的生活。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无论从地理教学改革的角度出发,还是从时代呼吁生命教育的角度出发,都是势在必行的。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切实把握好生命教育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使地理教学真正成为生命教育的重要渠道。
生命是树,知识是水,教师就是用心守护的园丁。我们搜寻、汲取知识的活水,及时浇灌渴求的生命之树,使生命之树长青,生命之花绽放,用知识守护生命!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