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与辩论》单元说明

作者:不详  时间:2011/4/6 14:52:37  来源:xzliang128转发  人气:401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并培养演讲的基本素养。
  演讲,是通过口头语言对听众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活动。只有抓住听众的心,才能让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我们的观点,从而达到演讲的目的。要做到这一点,演讲内容引人入胜是前提,但演讲者的基本素养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主要包括:演讲者的精神气质,洪亮的声音,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语调,必要而得体的势态语,等等。
  演讲者首先要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来赢得听众的好感。开朗自信的神情,饱满昂扬的精神,真挚深沉的情感,本身就给人一种可靠的感觉,因而能大大增强演讲的可信度。良好的精神气质的培养可以从注重细节开始,如庄重大方的衣着、谦虚温和的态度、稳健有力的步伐等,都可以带给听众良好的第一印象,增加演讲者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吐字清晰,声音洪亮,不仅能向听众清晰地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而且还是自信的表现。演讲时,切忌音节含糊,不知所云;或声音颤抖,飘忽不定;或声嘶力竭,大喊大叫。同时还要注意,演讲不是朗诵,而是与听众的互动交流,应以一种诚恳的口吻,切不可使用生硬的朗诵腔调。
  语调应随着情感内容而富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变化。一般说来,表达坚定、果敢、豪迈、愤怒的情感时,语气急骤,声音较重;表达幸福、温暖、体贴、欣慰的情感时,语气舒缓,声音较轻。平直调用于陈述和说明,上扬调用于怀疑、惊讶、反诘或号召,降抑调用于祈求、命令,而曲折调则常含有双关意味,适用于幽默与讽刺。另外,拖长音节、似停非停的顿挫,可以表达较为复杂微妙的情感。
  势态语中,面部表情和手势是最能传情达意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能准确、生动地表达复杂微妙的思想感情。演讲者一般情况下都是虚视观众;如果需要,可以环视全场,掌控全局;还可以注视某一局部,或赞许,或鼓励,或启发,或制止。手势在肢体语言中是最为丰富的,它能以多变的势态造型,传递出丰富的情感:手的活动区域在胸部以上,情感激昂慷慨、积极向上;在胸腹之间,叙事说理,情绪平和;在腹部以下,常用来表达否定和鄙视的态度。
  演讲的时候,一定要从演讲的内容出发,根据需要来选择语调、控制语速和采用适当的势态语,协调各种辅助因素,达到演讲的最佳效果。
  本单元的教学,要“披文以入情”,引领学生由课文内容体会演讲者当时的内心活动与外在表现。教学建议:
  1.多朗读课文;
  2.注意课文中能表现情绪的关键词句,体会演讲者的内心活动;
  3.以课文为材料进行演讲训练,在实际演练中培养演讲的基本素养。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