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三维目标,优化二轮复习
作者:江苏省兴化中学 赵长河 时间:2011/8/30 21:10:13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131
最后60天,我们引导学生把考点切分成55天的复习量,制成粉红色纸张的表格,让考生对照表格内容逐日盘点,逐日为自己的复习质量打上评估等级(优、良、中、差)。表格的制作要注意几个结合:
(1)全体性和个性化的结合。老师按全班二轮复习进程提供一份面向全班的复习计划表格,学生在此基础上,针对自己的长短项,师生共商,同座共商(我们的座位安排在变动中,体现学习的互补性,互相监督,彼此陪练),最后确定出每个学生侧重点不一的个性的复习进程表格。强调师生共商是为了让每个学生觉得他的进程表格是老师特地为他量身定做的,他执行起来更有劲头。(2)整段时间和边角时间利用的协调化。除课堂上师生共同完成面向全体的复习内容外,学生的自习课、晚自修属于整段时间,学生午睡、晚睡前,中饭、晚饭前等等属于边角时间,表格内容的制作要体现整段时间、边角时间不同的复习内容。(3)复习与自我整理的结合,练习与错题笔记的结合。表格中要有自我整理复习内容,自我整理错题笔记的反映。光复习没有自我整理,会有失复习的系统性,网络化;光练习没有错题笔记整理,则难以避免重复性错误。自我整理日日有,错题笔记周周结。
3、方法识记实例化。
与其抽象地讲解若干概念、方法,不如以实例具体地记住这些概念和方法。如前面提及的古诗词表现手法,一个手法的概念后紧接一两句课本中常见的诗句,这样方法实例化的复习方法,在临近高考的二轮复习中更具有实践价值。
4、积累整合联想化。
积累整合联想化,指在二轮复习中,要利用联想实现滚雪球效应。二轮复习不能像一轮复习那样全面铺展,逐点梳理。它的题目设置要求更加精炼、典型,更有辐射、联想的特点。要能够在知识的积累整合过程中,借助讲题时、做题后的激发联想的方式,使单个、零碎的知识能够集团化,能够产生滚雪球效应。如成语复习,讲“无所不为”的运用题时,联想复习它的近义词“无所不至”,“无所不用其极”,“无恶不作”;讲“粉墨登场”这个双面词时,就应联想复习一组本义、演变义同时使用而形成双面含义的成语,像“灯红酒绿”、“独善其身”、“谦谦君子”、“四平八稳”、“想入非非”“官样文章”、“循规蹈矩”、“左右逢源”等等都属此类成语。
5、读卷习惯科学化。
多年的高三复习经验,使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为数不少的学生由于没有科学的读卷习惯而影响最后的得分,这些学生并不是没有应考所要求的较强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养成,最后不理想的得分是由他们不科学的读卷习惯造成的。科学的读卷习惯的强力培养在临近高考的二轮复习中显得尤为重要,那么,科学的读卷习惯包含哪几方面呢?我们认为最主要的应包括以下两点:
第一,先扫描作文题。一拿到试卷先扫描作文题,可以在做其它题目时,对作文题进行有意无意、若明若暗的构思,这样等到正式写作文时才不至于因为时间逼迫,因为匆忙构思而影响作文水平的发挥。
第二,标小序号,划特征词。大现代文标一下小节号,是便于理层次;文言文标一下事件的序号,因为高考文言文通常是人物传记,传记文叙述了传主几件事,做题前的读题就要心中有数。什么是特征词句?现代文阅读中的时间词,如“将来”,“已经”等;语气词,如“也许”、“意味着”等等;层次转换词,如“但是”、“也”、“还有”等等。记叙类散文中的议论抒情词句。这些词句便于梳理文脉,把握主旨。文言文中的时间词、地点词、人名都要分门别类划上标志号,因为命题者常在人物的张冠李戴,地点时间的错讹上设置题目。常见有些学生一张试卷做下来,试卷上干干净净,一点圈划的标志号都没有,这种学生做题时,常常为了比照原文与题干信息是否吻合,而反复回到原文满眼乱找,重吃二遍苦,重遭二荐罪,结果时间紧迫,越找越急,越急越错。临迫高考的二轮复习,一定要在科学读卷的习惯上矫正自己。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临近高考的二轮复习中尤为重要,它能有力地提升复习的效果。常常地,情感态度、价值观对考生高考成绩的影响超过基础的强弱,能力的大小。在二轮复习中,越发踏实的态度,恰切的自我定位,平常坦然的心态,甚至是最后高考能否发挥正常水平的关键。笔者常从以下几方面诱导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1、越发踏实的态度。
临近高考,在各考点也大都掌握的情况下,学生反而容易出现浮躁情绪,认为该掌握的也已经掌握了,也能上考场了,恨不能立即上考场,早点从苦海上岸。素不知,这种静不下心的浮躁的类似“作嫁”情绪的“作考”情绪,很容易导致功亏一篑的败局。最后六十天,我常有如下举措诱导学生越发的踏实态度:
①营造合宜的学习空间。我常常在教室里换上这样的条幅:“苦海有边,二月上岸”,“为山九仞,岂能亏这一篑土;寒窗十年,最须紧此六十天”。我还敦促学生撰写此类联语布置自己的房间等私密空间。这样的布置既提高了学生的言语素养,又优化了学生备考、迎考的非智力因素;既有利于语文学习,又有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二轮复习时,黑板报专辟板块,每日至少三名同学在上面撰写发表此类联语、警句,这成了我所带班的生态语文角。②写作自律的长跑日记。其实从高一开始,我所带的班就要慢慢适应日记的写作,我所带学生的日记写作遵循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原则,遵循“我手写我口”的与自己真诚对话原则。只是到这最后六十天,日记的主题要相应地有方向性的引导。③坚持读写整理的习惯。坚持读写整理是语文最后冲刺不可一日或缺的习惯。这既是过程方法的目标要求,更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求。因为优良的习惯可以逼使、诱使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习惯可以成自然,由良好习惯诱导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可成自然。
2、恰切的自我定位。
由于年龄原因,高三学生能够对自己恰切的自我定位有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或者高估自己或者低估自己,高估低估的根源其实都是一种对现阶段人生目标——高考目标的焦虑。语文复习,到了最后的六十天,成绩水平其实已大体定下来了。我通常采用两种方法帮助学生恰切地自我定位:
①底线鼓励法。我为每个学生制作三年来的语文大考的总平分和每次大考成绩形成的曲线图,而后找那些高估和低估自己语文成绩的学生交流,对于高估自己的学生,暗示他要有成绩最低谷的心理准备,即使最低也低不到哪里去。对于低估自己语文成绩的学生,尤其要明告他再低也有底线,你在底线上也就不影响你升本二学校。05届高三(1)班有个同学日记中反映临近高考,常梦到自己考语文经常有从楼上跌下去的镜头,我在批语中暗示道:“高三(1)班一直在一楼,你的语文成绩虽不是上游,但再跌也还在地上,脚下实在着呢,放心。”②前景激励法。有些语文成绩甚至其它科目成绩也一般的同学,短时间语文成绩难以大突破。针对这样的考生,我往往劝道,即使今年只上了本二也不要太焦虑。大学里面的继续学习,又是一个崭新的起点,面临的是更加自主的学习,更加专业化的学习科目。在这样的学习背景下,中学成绩一般而到大学里面升研读博,超过中学优等生的同学多的是。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