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修改作文,还学生主体地位——作文教学体会
作者:岳西县青天中心学校 汪辉 时间:2011/12/6 7:06:48 来源:wangshi2008原创 人气:2954
——叶圣陶
长期以来,在作文批改的问题上,大多数语文教师一直被“改”和“如何改”的问题困惑着。教师命题学生写,学生的作文教师改的固有观念,根深蒂固。好像教师不在学生的作文上圈圈画画、写上几句评语,就是不称职教师一样。其实这样的作文批改有几个误区。如|:全批全改、印象地评分、以及格为标准等等。这些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消减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制约了他们的自主能力。对我们教师来说,总是要在作文批改上付出大量艰辛的劳动。批改起来辛辛苦苦的,有的一字一句全面开花,勾勾点点,圈圈画画,批批注注,总以为改得精改得细会更好一些,结果把自己压得抬不起头来,苦不堪言。然而,这一切对学生来说又如何呢?他们拿到被精批细改,满篇朱红的作文时,绝大多数人首先关心的是分数多少,至于为什么得高分,为什么得低分,则根本不去追究缘由。更有甚者,连老师的旁批总评都不屑一顾。显然,这样的作文批改提高不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教学效率也高不起来。相反的,它成了我们教师的索绊。而且也忽视了对自主修改的重要性的认识,助长了松懈懒惰的不良学风,抑制了学生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在这样低效累赘的作文教学中,我深感困惑,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可谓煞费苦心,然而仍然是不见天日。所幸在不断深入的继续教育活动中,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我认识到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如何真正在教学中还学生以主体呢?自主修改就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我们必须承认,学生作文是通过写作活动、写作练习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素质的。其重点肯定“人”。对于整个作文教学,尤其是在作文修改这一重要环节中,无疑要重视写作主体——学生。重视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其实是培养一种综合能力,因为修改不仅仅是字词句上的修修补补,还要统观全局,从内容、形式到主题都有要有所提高。怎样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深入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学会并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对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对提高作文教学效率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四步教学法有较好的效果。
一、预备
预备即准备,要想开展学生自主修改作文这一活动,也就是将自主权交给学生自己,那么修改作文的常识则是学生必需掌握的。于是我将自己平常批改作文的那一套,几乎都转载给了学生。然而学生自改能力的形成是要一个过程的,并非一日之功,一教就会的。教学中我施行了先扶后放的原则。我注意了两点:一是改前指导;二是修改方法的落实。在学自主修改前我都要进行一番修改指导。分批分段教给一些必要的知识。如:常规的评价与修改的标准以及统一修改的符号等等。对于遣词造句,错别字,标点符号,卷面格式等我则将它们做为常规作文教学的内容,每次修改前都会一再提醒。对于审题、立意要求准确深刻;选材、组材要求围绕中心;详略要得当;谋篇布局要巧妙;结构安排要合理;过渡衔接要自然等等。我就用图表将这些术语的含义、做法、推荐的例文等,条理清楚地印发给学生,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
二、起始
有了相应的写作修改以及批改的常识,不足以说明学生会写会改了,空谈理论是无益的,正如一个精通浮力理论的人并不一定会游泳一样,重要的是实践。作文修改的实践活动还必须有载体,自然就是每人都有修改的内容。组织学生练笔,加以写前指导,让学生有一篇具体可改的文本做载体是必不可少的,这也就是自改作文的开始。写前就用了心,改时印象自然要深刻些。我常在有计划的指导下让学生写,然后收集起来,而不是马上让学生修改,因为那样就如同学生改稿,思维定势决定那起不到修改的效果。我而是收后自己先阅览一遍,并做好批改记录。然后选择恰当的时间再让学生自主修改。在这段时间里,我指导学生看一些相关主题的例,要求他们时时反思自己的文章,当他们有了强烈的修改冲动时,再让他们修改就事半功倍了。
三、运行
运行即实施,有了前两步为基础,更重要的就是活动的开展。这时就要学生将自己掌握的写作知识以及修改常识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上。修改前,我同样先稍加指导。如:第一步是要学会判断,也就是在通读自己文章的基础上,以所发图表为参考:对中心是否突出,观点是否鲜明,材料是否典型,结构是否合理,层次是否清楚,详略是否得当等到做出判断,即对修改的文章有个总体认识,这样就算改不出什么,但对下次如何写好作文却大有帮助。第二步是推敲,在确认文章总体框架的基础上对字、词、句、标点符号的运用等进行推敲,然后加以修改。第三步是给文章润色加工,从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语言特色等方面加以考虑,以期成为最满意的作品。要求并指导学生脚踏实地地逐字逐句逐层的分析修改。如该增添的要会添,该删的一定删,对文章修改完成后。再指导学生评价,学用眉批和总批,学写评语,认清为何要修要改,知道好在哪里差在哪里。等等。这完全是一次再创作的过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写作能力的提高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的。
四、完成
当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对自己的大作运用统一修改符号精心修改完之后,我并不是宣布活动已终止,而是要求学生把自己修改的过程、对修改的结果以及此次的收获做些记录(有利于和我的记录相比照)。如:文章的主题是什么?取材是什么?怎么安排详略?这次修改有什么感想?等等。这样一来,无形中学生巩固了拟提纲的方法,注意文章的行文结构等技巧运用。
通过实践,我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使用学生“自主修改”作文这一招,从七年级到八年级,我明显感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学生从怕到爱,变被动这主动。我打心里感到高兴。因为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自己也从繁重且低效的作文批改中走了出来,大大提高了我的作文教学效率。我还能更好地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另外,我认为互批互改是有助于作文修改的辅招
组织学生互批互改进行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有利于激发学
生的写作兴趣。以自主修改为前提,在时间准许的情况下,我便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作文交给其他同学批改,相互间写些评语。我觉得这一活动有两大好处,一是具有开放性,个人的作品通过交流,能让更多的人分享,从同龄的角度来欣赏,这样,远远超过了老师个人的评价的范围。二是汲取性,个体可通过这种活动,看到在同一题材的不同学生的作品,可吸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不敢说我的教学有法,得法,但事实证明这一教学方法是有效的,它也恰好的诠释了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因而我建议那些还在深深为作文批改而困惑苦恼的同仁们,不妨尝试一下;:通过自主修改,还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激发学生主人公意识的同时,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精髓!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