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从小事做起
作者:宫集中心学校 牛广辉 时间:2012/5/4 16:31:30 来源:130750原创 人气:1391
这是我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件事:有一天上午的语文课,我踏着上课铃声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发现教室内一片混乱。有吵闹声、拍桌子声、读书声……好不热闹,这是一种少有的不良现象。我走上讲台,用手用力拍一下讲桌,这才稍有平息,但仍有两位学生站在那里,脚下是满地狼藉的书籍。从表情看,双双怒目面视,从架势瞧,有战争立即爆发的态势。
“你们俩怎么了,有事下课才讲。”我十分珍惜课堂45分钟。
两位学生好像没有听到我的声音,仍站在那里,泥塑木雕一般。
“你们俩没听见我说的话吗?等下课你们到我办公室去。”我的声音很大,也感觉好久没有听过发自自己如此清晰的回音,但唯独他们俩没听见。
这时稍有的平静又被打破,还伴有刺耳的窃笑。我当时真的很烦,一股怒火瞬间燃烧,真想冲上前去,给这两位学生来一场暴风骤雨般的“教育”,但我克制住自己。我走下讲台,通过询问其他同学,才了解事情的真相:张强同学(平时干什么事总是毛手毛脚的)上课时走向自己的座位时,动作快了点,不小心把刘伟同学(性格内向)桌子上的书碰掉了,满地都是。可能是当时已快上课,张强随便说声对不起就跑回自己的座位。刘伟同学就大声斥责,并让张强同学立马给他拾书。张强看张伟出言不逊,也毫不示弱,拾书没那回事……一个不愿做,一个强烈要求,怒火越烧越旺,距离越来越近,就成了现在的局面。
我想这时让任何一方退让,或者进行一番说教,不但耽误时间,也会徒劳。怎么办?这时不知怎的,教室内又出奇的安静。
我慢慢地走向这两位学生中间,蹲下身子拾起被碰掉的书籍,每拿起一本,我就认真地掸掉书上沾的灰尘……接着临近的学生也自觉地帮我拾书。最后张强和刘伟也起到我身边,一边让我起来,一边也蹲下身子拾起书来……想不到他们还主动一起到我办室向我道歉。
有人说教育是复杂的,又是简单的,这句话的确是有一定的道理。单从这件事上,如果教师高高在上,不去从小事做起,找准细微的切入点,结果会有天壤之别!由此不得不让我想起发生在课堂中的另一件事。
那是上学期发生的一件事。上课了,我急匆匆地走向教室,走到教室门口,就听到里面乱糟糟的,我三步并作两步走进教室,发现有一个女孩正在哭泣,其他学生有的讥笑,有的嘲讽,有的起哄。见到我站在教室门口,教室里安静了一些,那个同学还在抽泣。看到这种情况,我心中不免有些生气。“怎么回事?”我随口问了一句。“我的书被他们扔坏了。”那个女孩泣不成声的说。
“谁让你自作多情?”“谁要你多管闲事?”“那么脏,还往别人桌上放。”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经过一番议论,我基本上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原来,下课时,一个同学做古文翻译,碰上了难句,问谁能借给她翻译书,临近的这个女同学把书递过去,谁知急需书的这位同学却像被火烫了一样,一下子把书打得远远的,书落到哪个同学身上,哪个同学都打一下,直到落到地上。书的主人捡起书来时,书已散了架了。我走到了那个学生的身边,她的身上的确有一股难闻的气味。怎么办?处理不好,肯定会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我灵机一动,对同学们说:“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古文,老师忘了带书了,谁能借给我?”好几只手同时举起。这时我面带笑容的拍了拍她的肩膀,拿起她的那本翻译书,同学们都瞪大了眼睛,她也露出一副不解的神情,但随即就笑了。这样,整堂课下来,她的书一直拿在我的手上,教学内容轻松愉快的完成了。
下课以后,我问同学们谁能帮老师办一件事,同学们纷纷举手,我找了刚才扔书的几个同学,请他们和我一块补书。几个同学愉快地答应了。我们边补书边聊,这几个同学意识到了自己不该歧视同学,更不该损坏同学的东西。他们主动走到这个同学面前,向她承认错误,请求她原谅,并表示愿意赔偿。她接过补好的书,坚决不让同学们赔。
放学之后,那个女生找到我,对我说不怨同学们,都怨她自己不讲卫生,今后一定注意。原来,这个女孩从小缺少母爱,生活上没有人关心她、帮助她,初三功课一紧,她就忽略了自己的卫生,在天气一天比一天炎热的情况下,难免发出异味。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我对她又多了一份关爱。经常注意她生活中的一些点滴事,关照她,提醒她,以师爱来弥补她失去的那份母爱。同时,也更关注她跟同学的关系。
本来是一件很小的事,可是如果处理不当,小事也会变成大事。假如把她说一顿,就会把这个学生置于集体的对立面,使其产生对抗心理,她不会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不卫生,给周围同学造成的伤害,不会自觉的改正错误,缺少自主意识,不良习惯就很难彻底改正,其他学生也会滋生幸灾乐祸的思想。如果把其他同学批评一番,说他们不讲团结等等,教育效果也不会理想。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了每一个同学,把矛盾处理在萌芽状态,使他们从思想上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主动改正自己的错误,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同时,这一处理问题的方法,又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使同学们保持良好的心态,没有因遭受批评而紧张,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亲历以上两件教育事例,我时刻提醒自己,只要怀着一颗对学生炽热的心,从学生身边的点滴事做起,教育也许真的简单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