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eepo教学中三案的设计

作者:广西教师  时间:2012/5/17 10:27:13  来源:覃荣文原创  人气:1715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一直是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教育工作者开始重新思考教学设计的问题,并借鉴认知学习理论、技术等新成果,从更深系统的角度探索问题,以找到在整体上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突破口。云南师范大学孟照彬,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教学方式即eepo有效教学。Eepo教学主要要素为:听、看、讲、想、做、动、静组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整体模式为:教学目标的有效展示;学习时间的有效控制;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课堂作业的有效完成;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有效明了;师生、生生课堂交往的有效调控。根据我们学校的具体实际我们认为预习案、学习案、训练反思案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最基本模式,本文就我们理解eepo教学的体会谈谈这三案的设计。
  一、研究“预习案”的编写,研究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学法指导。设计和编制便于操作的“预习案”是使用“三案导学法”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点之一。“预习案”编制主要遵循三个统一的原则:1、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能够明确意识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相关知识介绍和实践应用情况的介绍,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促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本身的价值;或者通过创设一种特定的学习和问题情景,使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的作用和价值。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学会)与发展能力(会学)的统一,体现启发性原则,使“先学学案”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习方式的载体、教师导学的基本依据。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促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同时要防止对学生思维的不当约束,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考。3、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预习案”的编写应该服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预习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进一步明确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目的。4、教师不仅要求应该明确课程标准和教材知识的结构体系,而且还要求教师学习必要的教育和心理学理论,特别是有关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建构主义学习和教学理论,使教师在编写“先学学案”的过程中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增强“先学学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研究“导学案”的设计程序,进行学生良好自学习惯的培养策略的研究。“导学学案”的落实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理好“先学与后教”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预习案”的作用、发挥“预习案”本身的价值则是“导学学案”的核心。它要求尽可能缩减教师的讲授时间而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讨论和相互质疑。在实践操作中可以采用三种具体的教学程序。1、诱导式:提问—讨论—归纳—练习。“诱导式”导学程序一般用于新授课的教学,就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提问和讨论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须教师做全面的讲解,也避免了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归纳环节是在讨论的基础上做出的,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一般要求由学生自己来阐述最后的结论。实际上,学生在“预习案”的指导下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认识,这种教学环节的设计实质上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认识,完善和纠正各种错误的观念和观点。这种课型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2、开放式:质疑—探究—小结—应用。“开放式”导学程序一般用于单元复习课,目的是为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学会如何将知识应用于具体的问题解决活动,带有研究性和探讨性。此种课型的“拓展训练”中所涉及的知识往往是一些较难的知识点,所设计的问题也往往具有开放性,甚至没有唯一正确答案,要求为学生多角度的理解,以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在教学指导上常常采用合作学习和交互教学方式,教师一般扮演帮助者、启发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教师要充分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不受限制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的教学情境,提供必要的探究条件和手段,让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或实验验证所学的知识和所提出的解决问题方案。开放性“导学案”教学不限于一个课时,也不一定全部在课内完成。3、诵读式:示范—尝试—评价—提高。“诵读式”程序适合朗读教学,“示范”,教师的范读对学生很有感染力。教师的语气、语调、抑扬顿挫、深情并茂对学生都有很大的触动作用。提倡教师的范读。之后课堂上学生朗读课文采用“齐读”,或个别读、默读。我并不反对用“齐读”的方式,而是如果目标指向于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并给予指导的话,还是指名读更为实在——可以获取真实的反馈信息。不动笔墨不读书,是语文教学要培养的良好的读书习惯之一,学生根据默读的目标和要求进行“圈点勾画”,才可以发现问题,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三、训练反思案的设计,研究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编写练习时,注意与教学内容的衔接,层层递进的关系,同时又要培养学生的多种语文素养。如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评价欣赏能力等。在学练中认知字形、认读字音、了解字义,初步获得课文表层意义的能力。对课文中词句、段落、篇章、写作方法以及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的深层理解等。通过巩固提升学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是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通过对“三案导学”教学设计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语文课堂教学会出现以下的有效教学特点:1、学生能正确有效的使用学习方法。2、学生在任务型学习中求知欲得到激发。3、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4、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