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阅读,把握主旨
作者:襄阳一中 郑 成 时间:2014/3/14 20:41:0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774
三,阅读注解
古典诗词鉴赏试题中,命题人往往给出一定的注解。这些注解,或交代写作背景,或提示作者生平,或介绍有关人物、地名,或解释有关事物、典故等等,都是帮助我们分析理解诗词主旨的组成部分;当然,也不否认是命题思路的着眼点。只要给了注解,就不能视而不见、马虎对待,应该认真阅读,对照试题,反复斟酌。例如,阅读杨炯《从军行》完成试题。诗略。[注](1)唐初,突厥等少数民族军事集团对边境地区不断骚扰,成为西北部安全的最大威胁。许多志士踊跃从军,加入战斗的行列。(2)牙璋:指代携皇帝“牙璋”之令出征的部队。试题:(1)“牙璋”、“凤阙”、“铁骑”、“龙城”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2)最后两句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表现了怎样的现实和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阅读标题和内容,再结合两个注解,我们大致可以了解这首诗的主旨;同时,我们还应该明确,其中第一个注解与第二题的第二问有直接关系,第二个注解与第一题有直接关系。再例如,阅读秦观的《鹊桥仙》,完成试题。词曰:“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年,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注](1)纤云:纤薄的云彩。(2)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3)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4)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5)忍顾:怎忍回视。试题:(1)用最简洁的文字概括词的上片与下片的内容。(2)开头三句描绘了怎样的美景?试作描述。(3)从“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两句看,作者否定了什么,又肯定了什么? 同样,我们根据上片和下片所写以及注解就可以了解到这首词的基本主旨;同时,也可以看出,所给注解与所设试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第二题非得运用注解(1)(2)(3)不可。所以,把握主旨,做好试题,不可不阅读注解。
四,阅读题干
在做古典诗词鉴赏试题时,对于题目本身,我们必须认真审阅,因为题干除了规定必需的答题思路和要求外,更具有某些暗示作用。这些暗示,或表明作者的写作意图,或暗示诗词的主要内容,或揭示诗词的层次关系,或指出诗词的重要名句,或归结某些表现手法等等,只要我们运用我们的慧眼,发现其中的秘密,就会为命题人的有意无意的暗示而报以会心地一笑。例如,本文第三部分所举事例杨炯的《从军行》的第二个注解与第一个试题的关系,实际上就等于告诉了考生基本答案:借代。秦观的《鹊桥仙》的题干(2)和(3),则分别暗示我们,这首词主要运用了描写和议论这两种表达方式,而且(3)还暗示了本词超越千古的名句。所以,认真分析解读题干,对于我们正确地把握主旨,准确地做好试题,确实有好处。
另外,对于诗词里的意象的固定喻义也应该适当了解。譬如月喻洁净思团圆,柳喻送别思伤感,莲、松、竹、菊、梅喻情趣高雅思品行等等。
总而言之,鉴赏古典诗词,全面地认真地阅读本文所言的四个方面;虽然这四个方面不是什么灵丹妙药,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对于基本把握诗词主旨,进而去解决有关内容主旨方面的问题,不会让我们“众里寻他千百度”而不知所云,却分明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