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断案:薛宝琴身世探源
作者:佚名 时间:2017/5/17 11:37:4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104
不过还请放心,宝琴没有被冻着。芹公能忍心让她冻坏了?
宝琴穿的——是贾母赏赐的名贵雪裘,名叫“凫靥裘”。这件衣服,似如妙玉珍藏的那些宝贝茶器,真是不得了。所谓“凫靥裘”,是指用野鸭子的面部、两颊附近的毛皮制作的披袄。制成这件衣服,须要逮捕多少野黄鸭呢?真是见都没有见过;更不是谁都能穿得起的衣服。
真的是颇费思量。
宝琴来京,不是准备结婚、发嫁的吗?倘若自己没有;或果真被唐都浪子猜中、因为出身贫贱而买不起,也没什么。难道你的嫁妆也遭劫了不成?看来,这个翰林梅氏之家,真真的抠门儿。你们订下如此一个美若天仙、多才聪敏的女神媳妇儿即将过门,竟连一件冬衣也不舍得备下。
实在令人费解,干脆退婚得了。
果然,宝琴与梅翰林家的婚事,在之后的章节中——通过宝钗随便的一句话,说“翰林梅氏因离京赴任、暂时搁置”而草草交待一下了事。从此,宝琴的婚事,再未见下文。这究竟又是何因?宝琴从南方奔来的婚姻大事,怎能如此草率?不是说的好好的,北上进京、是为发嫁而来的么?
总之,以上所推导出来的这些疑问,只能令人对宝琴的“高贵出身”不得不抱以强烈质疑。
7,宝琴究竟有多大的见识?
49回和50回,几乎是全书中、人物和作者曹雪芹的才华、见识展示的高潮。其中有一个场景,就是红楼众钗和宝玉在“割腥啖膻”。这是一个相当于自助烧烤的野食活动、红楼众钗大嚼烤鹿肉。除了宝钗、黛玉之外,众才女无不表现出疯狂和老道。
然而,却只有李纨的寡婶一一即李纹、李绮之母,还有宝琴;却对众钗吃烧烤、嚼鹿肉的情形,表现出诧异神态,竟视为“平生罕事”。
又是奇怪了!当我读到此处,尤其看到宝琴的“诧异”和“视为平生罕事”,竟比她还诧异。黛玉不大吃荤腥,是因为体弱多病之故;吃螃蟹做咏之时,她就吃得很少。宝钗不疯狂,那是因为礼教的之功。但她俩都懂这是干嘛。
——顺便在此聊聊:因体质、生活习惯的饮食禁忌,是科学的。就像我们内地的人,多不大吃海鲜。不是不好吃;问题是吃多了,肯过敏、不舒服。但总是见过,一年总要吃几次。怎么也不会视为“平生罕事”。有句俗语说的妙: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哼哼吧。
再说,烧烤,是人类起源以来、最初的取食方式。虽然后来不为日常所兴,却还一直在高门大户的上层生活中流行。何况,书里明确交待,宝琴自幼随父亲浪迹天涯,见多识广;但她竟连吃烧烤这样的平常饮食也没见过,竟还视为平生罕事;竟与一个市井妇人的李大婶一般见识。这究竟又是为何?总不会是曹雪芹忘了修改草稿吧。
当然,绝不是曹雪芹的疏忽。书中还有许多类似的矛盾。比如:宝琴诗词中所体现出来的大气、超俗以及隐士情结的风格,究竟与她的出身之间有何种关系?因篇幅有限,恕不在此篇全部列出。
8,宝琴出身的质疑与探索
就此篇所述的重重矛盾而论——如果宝琴的出身确实高贵,肯定不是曹雪芹的行文功夫。但如果如我所断,宝琴出身贫贱,也不会是曹雪芹的行文功夫。那么,究竟为何会有如此矛盾呢?这些矛盾,与宝琴的出身究竟有何关联?
虽无答案,但可以肯定,这些矛盾,自然与宝琴的出身有关。因为宝琴登场的一开始,曹雪芹就在大肆渲染宝琴的高贵出身。所以,我虽然强质疑宝琴的出身高贵论,但并未完全否定它。因为薛宝琴在随后的诗词里、所表现出来的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高贵的气度品质,确实又显得十分荣光耀眼。
红楼诗词,最可以看出作者的真正出身。诗词内涵,也可以用来基本明确诗词作者的社会地位。从前,据说就有红学家预言:解开红楼诗词,就能解开红楼梦的真谛。
自然,红楼诗词,肯定少不了才女薛宝琴。甚至可以说,接下来的几回,才是曹雪芹通过宝琴来展示诗词艺术的高峰。还可以说,下半部红楼情节,基本是以薛宝琴身世背后的真谛而展开。尤其第50回的芦雪庵五言咏雪律联句、文盲凤姐起头的那一句“一夜北风紧”,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向薛宝琴的真正出身渐渐靠近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