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几种阅读法

作者:建瓯七中 陈飞桂  时间:2005/10/3 12:29:23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515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时代,每天都在与外界进行信息的交流。阅读是我们从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积累素材提高写作的前提。因此,适合自己的科学的阅读方法对于渴望提升写作水准的人来说意义深远。下面我就介绍几种常用的阅读法:                                                                    
  1、麻醉式阅读法:现实生活中并非每一次的阅读都要全情投入 “紧张的阅读和轻松的阅读有机结合”----马克思,对于以消遣为目的的阅读,可采用麻醉式阅读法。读者如同服了麻醉品,几乎忘却了自己的存在,把自己完全置于书本之外。就像看武打录像一样,人物姓名、故事情节、艺术手法等掌握与否均无所谓。如果说能有一点收获的话,那就是身心得到放松,在不知不觉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在阅读过程中,重点应突出速度,可采用浏览、跳读等方式。值得注意的是,读名著时千万不要用麻醉阅读法,否则会在你的眼里使不朽的名著下降到庸俗作品的水平。假如你用麻醉法去读《红楼梦》,就会感到薛宝钗比林黛玉可爱;假如你漫不经心地读《安娜·卡列尼娜》,就会感到自己在看一本拙劣的三角恋爱小说甚至人物形象也发生本质上的扭曲。                                                    
  2、扫描式阅读法:对于以检索、查阅或捕捉信息、了解情况为目的的阅读,可采用扫描式阅读法。我们平时查阅资料、阅读报纸、看说明书等大多用的是扫描式阅读法,对文章做鸟瞰式感知,用较短的时间通读一遍,获取大量的有效信息,得到总体的印象,概括了解文章的主题,大意或观点、材料。读速往往是一目十行,眼睛看到的不是字的笔画,也不是具体哪个字,甚至不是具体哪个词、哪句话,而是把所看的内容像图像一样一起收入视野,映入大脑,然后凭经验、凭这幅图像上的一两处特征,来作出判断。嘴不出声,眼就像电子扫描一样在字里行间快速浏览,及时捕捉自己所需要的内容,舍弃无关的部分。扫描阅读的过程中,是否需要中断精读或停顿下来稍加思索,可视所读材料而定。在实践中可采取泛读、跳读、读标题、读段旨句等方式。对于报道、消息,可以由标题延伸到导语,然后再决定是否继续往下读;对于议论文,可以读标题、开头、每一自然段的段旨句和全文的结尾。                
  3、精读法:对于有必要把握基本内容、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的文章,可采用精读法。比如,教科书中的所有内容,报纸上的重要社论或评论,决策人的重要讲话,与自己工作、生活相关的科技论文,各级政府的法律条文等,都应采用精读法。精读不一定是每一句话都读到,关键是要掌握所读对象的框架和精髓。在实践中,可采用全景式阅读法。即先读一下文章的题目、摘要、目录或小标题,分析一下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粗略地把握其脉络。在此基础上进行提问,提问可以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去设计。内容方面包括中心思想、社会意义、作者的情况、写作的背景与动机、内容要点、主要章节和段落的研究等;形式方面包括文章的结构布局、各个部分的关联、体裁形式、表达手段、用语特点、词句的推敲等。           
  4.研读法:爱因斯坦说:“读书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目标追求而有所舍弃。”对于课本知识、文学名著以及哲学、史学、经济学、军事学等经典著作,可采用研读法。对于中学生来说,课本上的多数文章都应该研读。研读可按如下程序进行:
  第一步是朗读全文。要求能流利地把文章从头到尾朗读下来,通过查字典熟悉文中的生字生词。
  第二步是划段分层。即划出文章的意义段,概括出每个意义段的段落大意,并进而了解每个意义段包含着几个层次。
  第三步是概括中心。这是个笼统的提法,具体来说应该是:对于应用文,概括出中心内容;对于记叙文,概括出中心思想;对于文学作品,概括出主题;对于议论文,概括出中心论点。
  第四步是领略章法。即掌握文章的结构特征、语言特色、表达方式等。           
  第五步是摘抄背诵。即对于名句、名篇以及其他有价值的内容,可摘录卡片,最好是背诵下来  。强调记住需要记忆的内容,不一定都是一字不差的背诵,可以作尝试性回忆,再与文章对照反复记忆,力求记得准确、迅速,也可以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默写提纲,记住要点。           
  第六步是复习。包括系统整理提纲和读书笔记,重温主要问题解决的办法,完成必要的练习。
  值得强调的是我们必须明确认识书籍阅读和自身创造之间的关系,使书为我用、读为写用,这才是我们阅读的最终目的。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