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理念下阅读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9/30 12:55:25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000字。

“生本”理念下阅读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徐余忠
新课程实施的根本理念是“以人为本”,真正地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地位。这种“生本位”理念是对传统的教学“师本位”观念的彻底扭转。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如何来体现“生本”理念呢?我觉得得重新审视课堂预设和关注课堂生成。以下是我对此问题具体思考的一勺之得,且作抛砖之论。
传统的阅读教学非常注重课堂的预设,缜密的预设产生了所谓的“精品课”,它们大多具有这样一个特点:课堂进程按照老师的预定步骤,环环相扣地、顺理成章地达到预定目标。诚然,阅读教学离不开预设,但预设的目的决不是要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传统阅读教学中的预设观的理论基础是系统论。系统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把教学视为一个为了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系统,系统的中心工作是努力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优化。因此,系统论指导下教学设计的强调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合理性、可操作性,严格控制带有偶然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教学活动。总之,其战略是从外部操作学生,试图达到所期待的结果。毋庸置疑,传统阅读教学中的预设观已明显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那么在“生本”理念下,阅读教学又该如何预设呢?我认为应以学生为中心做到预设的四维转变:
一、预设的对象由知识转变为学生
现行阅读教学中,很多仍是“见文不见人”,农村中学尤多。此话怎讲?就是“字词句篇,语修逻文”方面的知识传授仍充斥语文课堂,而难以看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自主能动,当然,一些“作秀”的公开课除外。其根源在于老师预设观的落后。新课程背景下,阅读教学的预设对象应由关注静态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关注学生的阅读需求和阅读体验。我们语文老师总要把知识点嚼烂了喂给学生,否则就不放心,所以事先总苦心预设如何巧妙而全面的讲解。不妨反观一下,其实效果甚微,大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低下,我们语文老师是心知肚明的。
语文阅读很大程度上讲是文学阅读,从这个意义上看,语文阅读是最具有生命性的活动。学生是充满活力、灵性、情感的生命体。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就是生命与生命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如果一味地注重知识的如何传授,遵循预制的教案,而无视学生的经验、知识、思考、情感、兴致,那必将导致学生眼中的阅读索然无味。所以,预设时应更多的想想学生在阅读时的障碍点、愤悱点、动情点。
二、预设的内容由单线转变为框架
传统阅读追求学生“会做题”,重在老师的教法;现代阅读注重学生的“会读书”,重在学生的学法。“生本”理念下的阅读预设要突破传统束缚,实现由讲究老师单线的教法转变为帮助学生构建学法的框架。对于一篇文章的具体教学,老师可以从目标的制定到情境的设置,从导语的设计到语段的分析,从主题的挖掘到语言的品味,从结语的概括到练习的安排等方面充分预设教法。然而,正是这种长期的教法预设使学生习惯于“接受”,习惯于“老师提问,我来答”,而不会自主思考,不会质疑问难,不会探究发现,更不会赏析评判。既然这样,我们何不转变思维视角,充分预设学生如何来学,进而帮助学生逐步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学法体系呢?学案的编写就是一个很好的做法。
新课标在评价观念上讲究“以学论教”,这为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预设上定了一条硬性标准。只有充分地预设学生的学法,才有学生真正可能地学会读书,学会感悟,学会表达,才有老师教的成功。
三、预设的策略由机械转变为弹性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