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考纲》,探究高考

作者:林育亮  时间:2006/4/14 11:47:51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656
  一、充分认识《考试大纲》和《补充说明》的重要意义
  1.《考纲》和《说明》是高考命题的基本依据
  2.《考纲》和《说明》是复习备考的纲领文件
  3.《考纲》和《说明》是基础教育的指挥大棒
  二、研析、解读2006年的《考试大纲》 和《补充说明》
  (一)两年《考试大纲》的比较辨析
  1.两年《考纲》相异比较:
  ◆2005年《考纲》特点:
  ⑴ 取消了题块赋分
  ⑵ 扩大了考试范围
  ⑶ 抹去了轮空星号
  ⑷ 放宽了结构限定
  ⑸ 未提供高考样卷
  ◆2005年高考试卷特点:
  ⑴ 试卷结构 ——  有变化
  ⑵ 命题范围 ——  有扩大
  ⑶ 命题形式 ——  多样化
  ◆2006年《考纲》修订比较:
  ⑴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2005年: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
  2006年: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常见的语言表达技能。
  ⑵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①  2005年: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生活的时代及代表作。
  2006年: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
  ②  2005年: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
  2006年: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
  ⑶ 古代诗文阅读  
  2005年: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006年: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⑷ 写作——强调因果关系,凸现个性色彩。
  ①深刻
  2005年: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006年: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产生的因果关系。
  ②有创新
  2005年: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2006年: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2.《考纲》修订解读辨析:
  ◆ 改革趋向:
  ⑴ 各省市命题互相借鉴,继续探索
  ⑵ 加大第Ⅱ卷的分量是发展的趋势
  ⑶ 客观题逐步减少,主观题逐步增多。
  ⑷ 创新题型,尤其语用题不断涌现
  ⑸ 作文赋分有可能会增加至70分。
  (二)两年《补充说明》的比较辨析
  1.两年《说明》相关比较:
  ⑴ 考试内容   
  ① 文学常识继续轮空
  ② 默写继续圈定范围
  ③ 语基考查继续缩水
  ⑵ 试卷结构
  ① 第一大题语言知识及运用   由2005年的6道小题调整为4道小题。
  ② 2005年第21题   在今年的试卷里独立列为第六大题(文章赏析)。
  ⑶ 题型及赋分
  ① 题型   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占36分;第II卷非单项选择题,占114分。
  ② 赋分   语言知识及运用12分,现代文12分,文言文阅读21分,古诗词赏析6分,默写6分,现代文大阅读17分,文章赏析16分,作文60分。
  2.《说明》修订解读辨析:
  ⑴ 突出能力,注重素养
  ⑵ 读写并重,兼及基础
  ⑶ 钟爱鉴赏,讲究表达
  三、探究2006年高考语文命题的大致趋向及相应对策
  (一)我国高考的未来走势:
  ★   高考科目科学化    高考方式多样化    
  高考手段现代化   
  高考招生自主化    高考教招分离化    
  高考服务社会化
  (二)2006年命题的大致趋向(略)
  (三)下阶段备考的相应对策
  1.调整备考方略,强化能力训练
  2.夯实知识基础,完善认知结构
  3.研究试卷组合,搞好专题复习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