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千万别舍弃如花生命
作者:不详 时间:2006/4/28 9:28:59 来源:网络转载 人气:955
现在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可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却越来越差。
据统计,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调查,自杀已经成为未成年人的第一死因,近两年青少年的自杀明显有低龄化趋势。青少年的自杀往往是在心理脆弱的情况下发生的,一旦遇到问题,就手足无措,从而选择自杀逃避。近日,记者在我市作了一些有关青少年自杀倾向的调查。
加强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
让人心痛,女中学生服毒身亡
现年16岁的姬春艳是夏邑县会亭镇姬楼村人,她在会亭镇一中二(5)班学习。4月14日上午9点,她从学校返回家里,当时她父母都不在家,她将外门紧锁,服“敌敌畏”自杀。
当日上午11点多,姬春艳的母亲朱秀云从镇里的打火机厂下班回到家,发现外门从里面反锁,便翻墙进入家中。房里的场面让她悲痛欲绝:女儿躺在床上,脸色青紫,嘴角泛着白沫,已经死去。中午12点多,姬春艳的父亲姬生玲也回来了,痛不欲生的他想不明白女儿为什么会服毒自杀,于是向当地派出所报了案。
4月19日上午,记者在会亭镇见到了姬春艳的父亲姬生玲。他42岁,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由于受丧女之痛,他的表情木然,说话显得有些迟钝。他告诉记者,女儿稍微有点内向,但平时也很开朗,并且乖巧听话,有啥事都说给母亲听,从未惹他们夫妇俩生过气。他无论如何也想不通女儿怎么会走自杀这条路。
姬生玲说,当地警方告诉他,女儿服毒自杀前,曾因和同学吵嘴被老师批评,在教室里批评过又被拉到教室外批评。姬生玲和学校交涉,学校付给他2000元的埋葬费,但不承认姬春艳的死和学校有任何关系,他只得将女儿埋葬。
就姬春艳的死因,记者到会亭镇一中和当地派出所采访,但均没有得到配合。所幸的是,姬生玲保存了女儿的几页日记,从上面的内容,可以看出一些蛛丝马迹:“班主任童老师,最后一次叫您。您现在终于知道我是什么人了吧!但您知道的那一天,我已经离开了。2006年4月7日,就是我离开的末日。”
“再见了亲爱的同学们、朋友们,再见了敬爱的老师。我人生最大的悲剧是失去了亲情、友谊,但我不后悔。在我走的那一天,是我人生最快乐的一天,我会笑着离去,离开人世的那一天,星期五,2006年4月7日。”
记者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姬春艳毅然决然地离去,但从这只言片语的日记中可以看出,姬春艳和童老师、同学之间发生了些什么,也可以感觉到她内心的痛苦和犹豫,她早有离开人世的打算。她把自杀日期选在了4月7日,也许是对人间的留恋,让她把自杀的日期推迟了一周。遗憾的是,竟然没有人发现她的反常,或者发现了也是漠不关心,最终让她绝望,服毒自杀。
挺过去了,才知道生命的珍贵
网友“紫色的夜”是睢县一所高中的女生,不久前她与记者进行了一次长聊,她告诉我她曾经走到过自杀的边缘。一个长得很漂亮的女孩子,家庭条件很好,而且学习成绩也不错,周围都是羡慕的目光。她为什么会想到自杀呢?
“其实,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也知道爱惜。只是,有那么一段时间,我遭遇了人生中的一些不如意的事:学习成绩提高缓慢;好朋友和我闹翻;老师在课堂上点名批评了我;我钟情一个男孩,可他对我毫不在意……我素来是个多愁善感的女孩,我几乎把那一个月来自己所有的不如意和周围人的不幸都叠加到了一起。生活的色镜越叠越暗,最后我再也没有面对生活的勇气。
“那些天,我躺在床上,一醒来想到的第一句话就是:放弃吧,放弃吧!可是,忽然想到,爸爸的身体不好,要叮嘱他每天别忘了吃药;有个同学转学了,要给她送行;妈妈的身体也不好……连续好多天,都有不得不承担的责任压着我,让我支撑着度过白天。但到了晚上,我又开始动摇,生活这么累,我还是走了吧,让他们想我、怀念我!
“终于有一天,我觉得我的承受能力达到了极点,于是我开始探索可能的自杀方式。想买安眠药,但是现在实行药管,我一下子买不了足以自杀的量;去上吊吧,在家里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其他嘛,无非跳楼、撞车之类,但是跳楼、撞车要么死相太难看,要么死亡难度太高。想了几天,还是没有决定最好的方式。
“就在这时,学校的考试成绩出来了,我的各门功课都是优秀,班主任还打算让我当班干部。我忽然一下觉得眼前亮了,久违的自信又回来了。其实生活还不那么坏,有失总有得。再回头看看当初困扰我、让我想自杀的那些事,我觉得自己真是好幼稚。不过,经历了那次自杀危机,我对别人的苦难开始有了一种深深的同情和了悟。与自杀擦肩而过的我,生活渐渐充满了阳光。现在,我时刻自我调整,让自己刻意感受周围的爱意和快乐。”
独自前行,缺爱的日子迷失自己
今年16岁的石红是柘城县某中学一名初三学生,正是花儿般的年龄,可她却选择走一条绝路,幸好被人发现,她才与“死神”擦肩而过。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石红5岁那年,父母因感情不和离异。她的父母都不愿意抚养她,石红只好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在石红幼小的心灵里,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多余的、不受别人喜爱的孩子。她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爱,没有温暖,自己常常有一种被人抛弃的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石红变得越来越不合群,她觉得没有人能真正理解自己。进入初三后,她看到班里的很多同学都有父母的疼爱和呵护,而自己却没有人关心照顾,她变得越来越孤独,开始封闭自己。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石红接触到了网络,她开始借助网络来释放和宣泄自己内心的压抑。慢慢地,她迷恋上了网络,迷恋上了这种可以让自己远离不再压抑和孤独的生活方式。就这样,她用于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少,学习成绩也每况愈下。直到有一天,班主任把她的爷爷请到了学校。这时,在网络中已迷失了自己的石红觉得对不起把自己抚养长大的爷爷奶奶,更无颜面对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她感到只有用死才能解决所面对的一切。
在一个下着小雨的日子,石红给爷爷奶奶留下一封长长的遗书后,吞服了爷爷用来治疗失眠的30多片安眠药……前来串门的邻居及时发现了她,才留住这个如花般的生命。
轻易自杀,到底是为什么
就青少年自杀现象增多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商丘市心理咨询研究所的负责人李东亮。李东亮说,造成青少年产生轻生的念头,源于几个方面:个人心理因素青少年正处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时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一部分青少年加之性格内向、孤僻。另外,面临考试、升学、交友等诸多人生选择,会使其经常体验到失望、痛苦等情绪,因而是最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危机期”。
外界环境因素学校是青少年最为重要的一个生活环境,而青少年与教师的关系、与同学的关系、成绩的好坏,这些巨大的压力会使他们经常感到情绪焦虑、紧张恐惧。当其不堪重负时,就极有可能以死来逃避,或抗争。
另外,家庭的影响也是一个因素。家长的教育态度、教育方法失当,过分娇惯或打骂,或家长期望值过高,一旦高期望变成高失望,付出与收获的巨大反差常导致父母的心理严重失衡。
精神上的疾患青少年自杀原因,除以上共性外,不同年龄阶段还有差异:青年群体中,大学生的自杀率是未进大学者的两倍。这可能与成败压力过大、缺乏社交能力或者恋爱受挫、择业就业不顺等因素有关。高中生多为考试失败、高考落榜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未来前途命运的悲观绝望。初中生和小学生主要是由于学习成绩、老师家长的责备等原因。
李东亮说,目前,加强对青少年的挫折教育已刻不容缓。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希望青少年能珍惜生命,以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面对生活,千万不要选择自杀!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