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差教育”,挽救迷途的羔羊?
作者:不详 时间:2006/5/11 18:09:14 来源:网络转载 人气:1386
不论怎样,这是值得投以更多关注的探索,因为,它和我们的教育紧密相连。
四月的山西还算不上好季节,时不时刮起的大风,吹起灰尘,甩到人的脸上,麻痒痒的,这样的天气不适合人们长时间在外面行走。但是,4月17日,在太原到文水的路上,一支绿色的队伍在快速地行进。引起路人不断侧目的是这支队伍基本上由十几岁的少年组成,他们已经经过长途跋涉,从巍巍太行山的那边,河北石家庄一路走过来。而在他们的前面,跨越黄河、奔赴延安、直奔西安是这支队伍的既定目标,这一切都等着他们用脚一步一步征服。这支“苦行”队伍来自石家庄向阳教育训练华北营,该营以转化那些“家长管不了、学校也管不好的问题孩子”为目标。行进队伍中,一杆杆大旗随风招展……
“我们专门针对差生”
最近几年,像向阳华北营这种专门针对“差生”转化工作的机构在迅速增加,在湖南邵阳、江苏徐州、淮安、湖北宜昌,类似的民办机构纷纷出现。他们专门选择那些在学校里面不想学习,不会学习,学习不好,甚至于不学好的学生,通过半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对这类学生实施“转化”工作,彻底解决他们中普遍存在的对抗父母、逃学厌学、结帮打架闹事、抽烟、网瘾等毛病,让他们重新回归家庭、学校。在江西九江,据庐山择差助优教育训练中心提供的数字,在中心成立一年多的时间里,有100名问题学生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转化,重新走入学校、接轨社会。
“我们不是常规学校,而是专门从事对那些存在非智力因素学习障碍和不良行为习惯的孩子,进行挖潜转化和教育训练。”在向阳华北营的网站上,该机构向家长非常明确地介绍了自己的定位。专门针对“差生”的策略虽然不乏争议,但这些机构还是非常明确地坚持自己的定位。
“差生不是天生的,之所以成为差生,往往是因为后天的因素,变坏的原因可能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楚,但是,这些小天使是在各种压力和诱惑下,越出了正常的轨道,成了‘不想学、不会学、学不好、不学好’的令家长心烦、老师头疼的所谓差生。”庐山中心的负责人汤瑞华根据自己近两年的实践认为,其实大部分孩子都是聪明的,就是行为不够规范。这批孩子需要有人来管,不能让他们这么早就掉队,他坚信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和矫正工作,孩子后天形成的一系列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针对国家提倡要让每一位学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而这类机构往往集中后进生进行教育是否不妥的质疑,一位负责人指出,“等孩子犯了罪、出了问题再补救岂不太晚了,在孩子往下滑的过程中家长及时地把他们送到这里来,让孩子处于半学习状态中,对他进行行为举止、习惯、观念的矫正,实现他们重新与社会接轨,这种努力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谈起创办差生教育的初衷,庐山中心的创办参与者,社会学专家梁永介绍,进行这种教育方式的探索是在“第三方干预行为”的理念下开始的。孩子出了问题,不能很好地和家庭、学校进行沟通,那怎么办,提供一个独立于家庭学校之外的环境,并对孩子加以疏导和矫正,这样做往往会比纠缠在原来的生活环境中更有效果。
军事化、行走、管带,还有戒尺……
无论在向阳华北营、庐山中心,还是从其他机构网站上的信息来看,这些机构普遍实行军事化管理的手段。孩子们每一天的生活要像军人一样紧张有序,处处都有严格的规范。庐山中心的汤瑞华认为实行军事化管理是必然之选。“中心面对的都是问题孩子,但是具体到每个个体而言,这些孩子年龄不同、层次不同、问题不同,这样的孩子混在一起,如果没有强有力地规范,他们与外界的隔离就没法完成,孩子们之间复杂的问题也就难以得到有效而迅速的解决。”
“下面我们进行平托掌训练5分钟。”随着管带的口令,每一位学员将双臂侧平举,五指并拢,掌心向上,拇指内扣,其余四指尽量向外延伸……这是记者在庐山中心看到的训练场面。据介绍,平托掌训练可以训练孩子的空间感、注意力以及空间定位能力等。平托掌只是体能训练中很基本的一种,它还包括站军姿训练、高台站桩训练、悬空站桩训练、慢下蹲训练等。孩子初入营,大多要通过这类体能训练来训练注意力,而意志力训练上,长途行走训练、蛙跳训练、俯卧撑训练等被大量使用。
“一千公里可以定人生”,这是向阳华北营顾问范学兵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一年多来,华北营先后组织在训营员进行了“徒步西柏坡,重寻革命路”,“走到北京去,登上八达岭”、“走到泰山去,重寻革命路”、“挥师洛阳城,古城赏牡丹”等行走训练,徒步行走里程达到2300多公里。“行走是我们训练的重要一环,来这里的孩子大多意志力不强,通过行走,孩子们不断地超越自己的心理生理极限,一路走下来孩子走掉了骄气和懒惰,走掉了自私和任性,走出了自信和力量,也走出了团队精神和互助友爱。”范学军此前曾任江苏淮安徐向洋教育训练工作室的总顾问,多年来一直关注“择差教育”,曾经出过以此为题的专著。据了解,有的机构虽然行走量并没有这么大,但是,行走是这类教育机构的一项重要训练手段。
“行走的时候,有时看着孩子由于在规定的时间里打不完背包,按照规定只好提着走下去,看着有些残忍,但是没办法,我们就是要在行走中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及纪律严明的作风。心狠一点,孩子后来就不磨磨蹭蹭了,我们把行走当成一种过程性教育,在行走当中让孩子得到多方面的训练。”向阳华北营校长刘晓冰说。
在行走进程中,还有一项重要教育内容,组织者一般利用沿途丰富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教育资源,训练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以及写作能力和复述能力,激发孩子的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在太原,华北营的行走队伍就参观了双祚寺和当地的烈士陵园,在瞻仰完先烈的陵墓后,范顾问又给营员们出了一个任务,看谁能在五分钟的时间里把一段介绍先烈的文字背诵下来。
除了体能训练,孩子们还要接受一系列训练。记者在庐山中心看到,教室里几十个孩子分为好几组,刚来不久的孩子正在进行抄写数字训练,阿拉伯数字1-100,写10遍;另外一组进行钢笔字速抄;还有一组进行珠算训练。而在另一间教室,孩子们在通过网络补习文化课,这种学习主要以专题的形式进行,通常一堂课会讲几节课的内容。据介绍,学生在经过前期的训练后有能力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的内容。比起庐山中心,华北营的方式有所不同,这里的孩子需要经历4个阶段。体能班、写算班、读背班、学课班。只是不少孩子完成读背班就可以出营了,学课班主要留给那些愿意再待一段继续巩固的孩子。
“管带,管的是孩子的生活、训练、情感、思想、身体;带就是要带好孩子的生活、带孩子学做人、学学习。”说起管带来,向阳华北营的范顾问毫不含糊,他们很辛苦,是全天候的,要抓纪律、抓训练、抓心理、抓学习。九江、淮安也都把这些训练学员、负责学员日常规范的“老师”称为管带,“我们当初也觉得叫管带不太好,让人很容易想起北洋水师来,但是到现在也没找到很合适的叫法。”庐山中心的汤瑞华说。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