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差教育”,挽救迷途的羔羊?

作者:不详  时间:2006/5/11 18:09:14  来源:网络转载  人气:1401
  相对于商机的话题,这些机构负责人同时认为自己是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谈起创办初衷,汤瑞华说他是受2003年做暑假夏令营的影响,当时家长在给孩子填问题一栏时,几乎填的都是和父母不能沟通、仇视父母、迷网、厌学、早恋、吸烟、打架这类问题。但是短短的夏令营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很多家长感觉没有达到目标,很惆怅地离开了。“我当时觉得如果能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应当是两全其美的事情。”而向阳华北营的刘晓冰原来是一名记者,她是在前往江苏淮安采访了徐向洋后萌发了搞“择差”的强烈念头。
  “我觉得我们做的是‘学生病医院’,我们是补大教育不足的。如果说正规教育是成批成批地大量培养人才,那么我们相比而言只能说是手工作坊,我们着重面对个体,一个一个矫正,工作必须细化,盯管抓查到位,抓住孩子的问题不放手,一直要抓到底。”刘晓冰说这个事情非常有挑战性,“面对这样一批棘手的孩子,其实我们很不容易,有时候我们自嘲是攀登自己的珠穆朗玛峰。”
  4月17日,当向阳华北营的队伍行进在路上的时候,有一位学员生病了,校长刘晓冰怕路上的诊所处理不好,忙着把孩子送回太原诊治,而顾问范学军一直走在前面,联系单位,找场地埋锅造饭,吃过午饭,他又继续向前,他希望最好能够找个学校,让孩子们晚上能够有几间教室,好好歇歇。他说,有时队伍行进在荒郊野外,找不到学校,没办法,只好搭帐篷。他对记者说,这种风餐露宿你可能适应不了,但这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问题边缘化的少年确实需要管,需要教育。汤瑞华认为,必须要面对现实,遇到问题不要怕问题,而是要解决问题,他说希望这种行为能够得到认同与鼓励,毕竟这也是对国民教育的一种有益尝试。“当然,跟社会、家庭、学校接轨怎么办,这都是我们正在思考的问题。让孩子达到“拒腐防变”的境界是我们的最高境界。”他说。
  【记者手记】不仅仅是关注
  “择差教育”很受关注,在向阳华北营西进的路上,该营就有一份每天要完成的“作业”,《河北青年报》每天都要跟踪他们的行程。
  关注,不仅仅来自媒体,专家对此亦然。孩子在第二、第三青春反抗期产生的问题的确需要认真思考,特殊需要应当给予满足,必须提炼一些合适的教育方法。毕竟,问题摆在那儿,回避不是办法。但是,专家同时认为整个教育的趋势是走向融合,对孩子的教育应当回到感化、德育的规律上来,应当尽量把他们放到普通的受教育环境中来。
  ……
  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应该有教无类,教育字典里应该没有“差生”,这早已成为一个共识。但是,对于那些后进生,那些在学校里没有学习的自信、不愿学习又很难约束自我的孩子,我们应当投以怎样的关注?毕竟,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理想。
  后进生的出现,让很多人把批评的目光放到教育上,其实此类问题的出现从来就不是一个单一现象,完全把责任归于教育是教育不能承受之重,它同样在拷问家庭和社会。与其争论不休,倒不如明确这样的认识:后进生群体的确存在,他们的成长问题非常需要关注,问题需要得到很好的解决;“择差教育”的实践表明,面对后进生问题,只要肯摸索、勤实践,大多数的问题可以得到很好解决。对后进生的成长问题进行探索对学校、对家庭、对国家而言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不少人把“择差教育”归为富人的游戏,好像只有富家的孩子才容易出现此类问题,其实,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情况并非如此。一位单亲妈妈就坦言,她正被这类问题困扰,只是没有足够的钱把孩子送到这类机构,但是作为母亲,她非常希望孩子能变回到从前,一样地听话,一样地喜欢课堂……正如一位专家所言,其实很多相似的渴望隐藏在很难被感知的背后,而每一份渴望的背后都连着一个孩子的成长和未来。
  争议也许还将继续。但是,对于后进生的教育,希望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参与进来,去不断地探索。毕竟,确保每一位孩子健康成长是值得每一位教育者深深思考的命题。
  【相关链接】长春有个“潜能生班”
  后进生的教育问题聚集了很多关注的目光,探索中,同样有学校的身影。
  2002年12月4日,虽然只有7个学生,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潜能生班还是开始了它的第一节课。这7个学生来自初三实验年级(学制四年)各班,他们的学习成绩都排在班级的最后。
  组建潜能生班的想法始于学校一次座谈会上,学校经过讨论认为,原来一个班的学生成绩参差不齐,教学的指向性不可能以成绩较差的学生为基点,学习差的学生很难得到格外关照。此前,该校在每个周末都会给这些学生补补课,但时间短,效果也不好。因此,大家想出了建立潜能生班的主意。
  这个班级成立的时候课堂纪律不好,有时老师上课的时候,他们坐后门的,一看老师回头写字,马上从后门溜出去;还有时,老师正讲着,有的学生就把校服铺在桌子底下躺在底下,看老师回头去写字,就把抽屉里的扑克拿出来,开始玩扑克。然后再研究研究上网,下节课开始逃学上网吧。
  这种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从诞生之日起就引来众多争议。其中最激烈的反对者是家长,一些人怀疑学校想让这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放任自流,从而提高各班的升学率。还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到了这个班会受到歧视,心理上有较大压力,一些家长甚至把电话打到省长办公室,要求政府出面制止。
  学校首先着力让“差”孩子拥有平等与自信、能正确地评价自己,这点学校首先从提供师资上做起,学校从全校聘用教学经验丰富、能力突出、责任心强的教师任课,潜能生班的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是各学科的骨干。接着学校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切入。后来,该班人数增加到28人,初中毕业时,所有学生升入高中,尤其令学校感到欣慰的是学生们的行为举止、精神面貌变化都非常大,责任感、荣誉感都很强。
  “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施教不好的教师。”该校校长认为,他们进行的是潜能生的教育探索而不是“潜能生班”的探索,“让优秀学生自信不自负、让潜能生自强不自卑”是他们最终的教育目标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于07-26 18:21发表评论: 第1楼
  • 因人而异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