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教学与做人教育

作者:湖南常宁市一中 陈京龙  时间:2006/5/12 22:26:31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865
  2005年湖南高考作文《起跑线上的美丽》是一篇满分作文,但评卷时,有的老师却给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事后,笔者认真读了这篇作文,发现这篇作文确实写得不错,但也不是无可挑剔。当然,对考场作文在评分时我们不应求全责备。这篇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审题中对人称的把握上。作文题目明确指出“你或许有难忘的经历,或许有深切的感受,或许有独到的认识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跑的体验’为话题”作文。可见,作文题要求考生写出自己个人的“经历”“感受”“认识”。“体验”,则更是要求考生写个人的亲身经历或写自己在跑中认识。《起跑线上的美丽》却将思维的起点“我”换成了“我们”。作文中人称把握不准的问题,并不在个别。学生在议论文时,常常提笔就是“你”怎么样,往往使读者成了受责备的对象,或使读者有作者代行思考之感。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作者责任意识不强,害怕亮出自我的观点,怕暴露自我的心理,因而就拉上“我们”作挡箭牌;可能是学生自我中心意识太强,处处露出“话语霸权”意识;因而从读者的角度思考不够,心中没装有读者。高行健的《灵山》与《一个人的圣经》中人称使用的混乱,应该与作者的语言功力是没有关系的,恐怕与作者对读者负责的意识强弱有关;也可能是学生平时学习中对人称使用关注不够,分析不够,没有注意第二人称在文中的使用是有条件的,人称的转换也是有条件的,以致误将人称活用当作一般用法来看待。对人的称谓,反映一个人的修养,学识与人格;人称的使用,同样与一个人的修养、学识、人格有关。因此,人称的教学,既是语言的教学,也是做人的教育。我们只有把人称教学与做人教育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解决人称使用把握不准的问题。
  从做人的教育入手解决人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在阅读中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称的使用,体味作者人变换中蕴含的深意。尤其要引导学生比较演说词与一般性议论文中第二人称“你”使用的区别。2002年高考全国卷第22题:“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段的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这一道题就是进行这方面训练的好题目。它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在《长城》中人称使用的深意。作者在《长城》中,用第二人称写,文中的“你”指的是长城,而并非读者,作者交待很清楚,是用第二人称来写长城的。采用拟人化手法,便于与长城对话,便于抒发作者对长城的感情。第6段结尾改用第三人称代词“它”,则是承上文“由是人们发现”而来的,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情。这样的引导与训练,既可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积累,又可提升学生的人格素养。二是在作文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尊重自己的读者,懂得作文实际上是与读者交流情感与观点,应多从读者的角度想一想,心中装有一群虚拟的读者。让读者从自己阐述的道理中受到启发。一篇文章,如果板起面孔训人,处处指责读者,结果是失去所有的读者。告诉学生如何创设使用第二人称“你”的条件。一般来说,第二人称“你”的使用,要么前文有交待,要么就是自己的读者。指读者时,就要注意自己的身份与读者的身份,注意说话的场合与语气,从而使语言得体,显示出自己的修养。如学生作文《我与母亲》中写道:“小时候,因为早产出生的原因,我身体很差,经常肚子痛,那种痛,使你不想再尝试一次。”这句话中的“你”的使用就让人感到莫名其妙,如果改为“我”,则就文从字顺了。人称“你”的使用,除了“称谈话的对方(一个人)”①之外,可“泛指任何人,包括说话人自己”②。这种用法,应是限于口语之中,如“你想要多收获,那你就得辛勤耕耘。”至于书面语,尤其是逻辑严密的议论文中应慎用。因为用“你”字的称代,主要还是便于直接跟听众交流情感。而议论文主要是在于以理服人不在于以情动人。三是平时教育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注意与人交流的技巧和方法,让人称的使用与转换在人际交往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多作话语转述训练,固然重要。而一个人只有平时懂得尊重他人,考虑对方的感受,作文中才会使用好人称,才敢于敞开自己的胸襟,敢于袒露自己的心迹,敢于表明自己的观点,才会有敢说敢做敢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只有相信自己的情感、观点,那作文中,对人称的使用才会把握得好,当用“我”的地方才会不使“我们”。如一个学生在《感激》写道:“感激朋友,感激他们在你最需要安慰的时候安慰了你,让你知道友谊的可贵。……总之,我们要感激一切,感激生活中帮助过你的人,感激那些鼓励过你的人……”该文中“我们”与“你”均改为“我”岂不更能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不改,则有教训读者之嫌。
  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把学会做人纳入进去。阅读与作文教学中都要教学生把人的因素摆进去。把阅读,当成是自己与作者的对话,把写作是自己与读者的对话。阅读中尊重作者,写作中尊重读者,以一个平等的人来参与其中,学人家的言语,学人家的思想,体味鉴赏人家的喜怒哀乐,表达着自己的思想情感,谈论自己的观点态度。这样,我们的人称教学,乃至语文教学才会真正呈现出勃勃生机。
  总之,语文教学中要把人称使用的教学与做人的准则教育联系起来,从而实现语言教学与做人教育的双丰收。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