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如是说

作者:河北省三河市第三中学彭丹俊  时间:2006/5/26 21:03:2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672
  生命的时钟时刻在滴答,世俗的喧嚣时常遮掩了灵魂的律动。没有了倾听,剩下的只能是干瘪而孤寂的皮囊。
  思考是人类最大的欢乐和悲哀。毕竟睁开了双眼后,灿烂的阳光下也会有连天的衰草,就像象征光明的阳光有时也会灼伤我们的眼睛。不睁眼,没有衰草,也没有了光明。不思考,没有迷茫,也没有了智慧。没有了智慧,生命中还有什么值得珍惜的东西?
  思考与行动是生命赋予自身意义的方式,也是生命赋予自身的意义。意义不是抽象的,也不是强加的,而是具体的、自赋的。
  虚无并非意味着颓废消极,而更像是一种况味。人生原本是苍凉而空阔的。虚无之光始终笼罩着生命,无论生前还是身后。
  世俗的年代,很难得到一片清静,逃不掉的似乎永远是欲望的陷阱。需要的愈少,得到的往往是更多的焦灼。
  肉体的松懈时常带来灵魂的焦灼。似乎比焦灼者更多的是盲目的快乐者和木然的偷生者。有时的确不知是该选择无望的呐喊还是该选择无知的睡死。
  生活的真实往往是冰冷而坚硬的,容不得半点幻想与温情。我们始终在生活,却时常被生活遗弃在灵魂的荒漠上,被上帝放逐到五色的虚无中,无所谓悲哀,也无所谓幸福。
  当我不经意触摸到生活的皮肤时,神秘的语言竟在一刹那之间惊散,连一丝碎片也找不到。眼前一片混沌,一阵悲凉划过心房。似乎不期而遇,却又如约而至。没有泪水,也没有叹息。
  有的只是肃穆与坦然。贫穷与漠然时常交织在一起,令人触目惊心,却又无从下手。除了叹息,什么也不能留下。或许一切只是梦幻而已,可是有人的心却早已痛得颤抖。
  冲突的旗帜高高飘扬在生命的上空,殊死的搏斗一触即发。鲜血、白骨、哀号、诅咒,夹杂着恶臭不时袭来,幸福的欢笑早已被击打得血肉模糊,高贵的头颅时常比茅厕还低。
  清澈如水的眼睛早已衰草连天,灯红酒绿的都市中,一颗流星悄悄划过纸上,留下一堆鸡毛蒜皮。
  琐碎的生活往往在温柔之中杀掉关于生存的追问。虽然诗人们时常赞美其所谓平凡中的真意。如果可以选择,我宁愿选择孤独。孤独之时,清醒地思考,或是冷眼旁观,倒不失为一种上策。
  工作,现实的工作,似乎日益显示出谋生的一面,所谓的追求与意义一天天被推向阴间。忍耐的底线时隐时现,战争的阴云一天厚过一天。不知何时,枪声会在睡梦中响起?
  写作是一种仪式。在文字的召唤下,我们穿越时空,来到另一个真实的世界。纯净的生活夹杂着痛苦与欢乐,我们不断地追寻着或许并不曾存在的东西,那么清醒,那么迷惘。
  艺术似乎常常与现实生活无关,可它却往往在不经意的一瞬间触及我们的灵魂。飘忽而来又飘忽而去,似乎不期而遇却又像是冥冥注定。
  两年不见,故乡老矣。房子新了,路也宽了,旧人老了,新人陌生难辨。旧时的欢乐难以追寻,不时飘过心底的只是失落,依稀的追忆总是令人唏嘘。回忆不多了,惜之,惜之。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深海女巫 于06-01 15:03发表评论: 第1楼
  • 写这种文章要很长时间吧.我很欣赏,心如止水的智者,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