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点评!湖北2006年高考作文——材料作文,简明开放
今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考试湖北卷的题目如下:
在现代汉语中,“三”是个意味深长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一定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请你根据上述词语,或你熟悉的其他带有“三”字的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一个词语来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和去年湖北高考作文题一样,仍然是一道材料作文题。面对这道题,笔者的第一感觉是前面关于“三”的词语的提示材料比较新颖,能防止猜题押题,有些出乎意料;整个题目平稳,简明开放,又在情理之中。考生的反映是好写,但难得写好。
笔者认为,这道作文题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题面简明。去年湖北高考“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作文题,材料深奥晦涩,难倒众多考生,遭到师生家长的强烈批评。今年命题者显然吸取了去年的教训,题面文字简洁明了,涉及的词语也通俗易懂,审题不存在任何障碍。
二是选材开放。仅带“三”字的成语就有很多,《现代汉语成语词典》收录了38条,《智能接龙成语词典》收录了108条,每位考生熟悉的成语也应该不下于10条。如此多的可选项,必有一条为考生所熟知,必有一条与考生所了解的生活现象和人生经验相吻合,其开放性不言而喻。不过高考作文命题开放性的初衷是防止命题涉及范围超过部分考生的知识范围和认知视野,以确保考试的公平性,但过犹不及,开放性过强,反而会影响试题的公平性,因为越是开放,宿构的机率就越是加大。如果去掉题目中“或你熟悉的其他带有‘三’字的词语”这句话,让可选项宽而有度,加强其限制性,这样也许更合理一些。
三是立意灵活。选材的开放性决定了立意的灵活性,考生可以灵活选取自己理解透彻、能激发自己联想、或感悟深刻的带“三”的词语来立意。但一旦选定某个词语,则要“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千万不可疏忽大意,应严格遵循所选定词语表达的意思来行文。例如“三思而行”,“三”是再三的意思,整个词强调的是“思”和“行”的关系,行之前要再三思考,反复考虑,然后才能去做。如果离开这种关系单纯谈“思考重要”则似是而非;又例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是虚指多,不能坐失地理解为三个,否则就闹出了笑话。整个词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只要大家一起商量,就会想出一些好办法来。可见,立意虽然在大方向的选择上比较灵活,但具体到所选定的词语,还是疏忽不得的。
四是文体自主。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扬长避短,选取自己擅长的文体。不过目前阅卷考官们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提倡写中规中矩、能充分展示考生认识水平、思维能力、文化底蕴和写作水平的议论文、记叙文和散文,而不喜欢标新立异的怪文章。
总体来看,今年湖北的高考作文题虽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简明开放,灵活自主,应该算是一道比较经典的作文题。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