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相生,让语言灵动起来

作者:佚名  时间:2006/6/11 8:34:45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277
  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优美的语言,而优美的语言常常源于丰富的想象。如果语言太实,则读之无味;如果语言太虚,则流于浮华。所以虚实结合才会产生美的语言。比如,“天亮了”一句很平实,在《梦的眼睛》歌词中便写道:“天空在上面收起了双翅”,“天”是实体,“双翅”是想象物,化实为虚,拓开意境。再如:“我行走在田野里”可以说成“田野把我抱在怀里”,主体与客体有意地倒置,意思不变却增加了不少情味。这里,想象把虚实有机地柔和起来了。 
  虚实结合是把丰富的想象变成优美的语言的一般规则,它的表现形式就是修辞。修辞,使得我们的语言表达熠熠生辉。有时,同一种意思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我深爱着她,却把另一位女孩给晾一边了。”可以说成:“终日我浇灌着蔷薇,却让幽兰枯萎。”这样表达更含蓄且富于文采。再如:“我当上了校长了”鲁迅则写成“我被摆在了校长的饭碗旁边。”主动变成了被动,透出他深深的无奈。 
  虚实结合往往表现为具象与抽象的结合。如:“人们对民主与自由的渴望,只换来了统治者进一步加强禁锢”,诗人多多则写道:“张望,又一次抬高了围墙。”民主和自由是抽象的,围墙是具象的,用围墙比做对自由和民主的禁锢,形象生动且言简意丰。再如:“总是埋怨社会风气不好,不如自己起来尽力去改变不良风气。”作家李明玉则这样表达:“咒骂黑暗,不如点上一支蜡烛。”这才是秉承了依索的风格。 
  比喻和拟人是虚实结合的常用方法。如有个优秀的男子面对两个女孩的追求,他要对其中一个写信婉拒,若写成“你们两个都是好女孩,但我能都娶进来吗?”,这样太白也太俗了,聪明的男子写成“水仙和海棠都很美,但一个属于春天,一个只属于秋天。”优美的语言表达纯真的感情,又表明了鲜明的态度。再如,一个作家讲他从事文学的起因,说“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使得我进行文学创作。”是不是太平淡了呢?作家是这样写的:“黄金在天上舞蹈,命令我歌唱。”这才是文学的语言,形象灵动而又充满激情。 
  虚实结合还可以表现为景与情的交融。如:古人在表达“秋天,枫树的叶子都变红了”这个意思时只用四个字就概括了——“霜醉红叶”。拟人的妙用使得情与景交融,何其浓烈何其凝练!再如表达“浓雾,渐渐地把楼台笼罩了;月色,慢慢地把渡口隐没了”的意境,秦观写成“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情景相生,成为千古名句。 
  此外,大与小,动与静,冷与热的对举也是虚实结合的方法。举几个诗人作家精典句子。如“我疯狂地爱上了她,她那么美,对我却冷冰冰的。”恐怕索然寡味罢,郭沫若写道:“我已成疯狂的海洋,她却是冷静的月亮。”这是巧妙的对举,意境全生。再如:“我痴痴地爱着你,追求你,但你很快就变了心,远离了我;于是,我再也追不到你了”这段话,是不是太罗嗦且平淡无奇呢?梅雪柳在《为生命写首挽歌》则如是说“我痴心的脚步,怎能赶上你变心的翅膀?”反诘的语气,对比的修辞,何其强烈?哀怨之情,动人肺腑。 
  其实说到底,要让语言驾着想象的翅膀灵动起来,还得多从生活中体味感悟。如“要考一所自己满意的大学,也要选一门自己满意的专业。”可以用借喻的手法来表述:“大门要进去,小门也要走对。”既平实又生动,完全是生活化的语言。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凡是要想在文学上有所造诣的,不能不在语言表达上下一番功夫。 
  附:我根据此文规则在学生的随笔中摘录的句子: 
  1. 鸟儿折断了翅膀,就像人类失去了想像。(陈帅帅) 
  2. 春风吹拂过的垂柳就像我千丝万缕的回忆。(戚耀锦) 
  3. 那宽厚的笑容,就像母亲对孩子受挫以后的鼓励。(佚名) 
  4. 高昂的向日葵是秋天金色的笑脸,摇曳的芦花是秋天欢乐的情怀,金色的稻子是父辈们立体的夙愿。(徐恋莲) 
  5. 这紧握的钢枪是边防战士们保家卫国的使命。(罗泽) 
  6. 额上的皱纹就好像是那不可磨灭的记忆。(陈珊妮) 
  7. 那一轮明月犹如一颗柔美的思念,倾泻着如水的深情。(陈飞龙) 
  8. 那轻快的脚步好像孩子们的天真与活力。(潘梦羽) 
  9. 那无际的蓝天,似伟人的胸襟;那清澈的流水,似少女的情怀。(陈旭毅) 
  10  这小小的邮票是我深深的牵挂,久久的思念。(赵拉洁) 
  11 大地向我传递着爱的语言。(罗洁) 
  12 这高大的石碑好像他的品格,在我心中永远竖立着。(毛伯忠)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