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十大误区

作者:不详  时间:2006/7/27 9:10:40  来源:人民网转载  人气:1313
  九大误区:素质教育是权宜之计或临时任务
  有的学校表面上素质教育热火朝天,实际上仍然把升学率当作是评估质量的硬指标,节假日补课有增无减,学生负担不堪重负。有的学校上午应试教育,下午素质教育;上学期素质教育,下学期应试教育;领导检查时素质教育,领导一走就应试教育。形式上素质教育,如将“成绩报告单”改为“素质报告单”,其实质是“换汤不换药”。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首先是对素质教育缺乏清醒的认识,把素质教育当成了短期行为,因而口头上挂的是素质教育,心里想的和实际搞的是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反映了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同时也体现了未来终身教育对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现在许多学校,许多老师急功近利,不愿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素质教育当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素质教育缺乏一个显性的评价尺度和评价标准,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评价仍然只看学生的成绩,看升学率,使本来就已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强化。
  十大误区:素质教育不看升学率
  有人说取消高考中考应试教育就没有了,自然而然地进行素质教育了。现在学校一味地搞素质教育就是升学率在作怪,没有升学率一切问题就解决了。如果实施素质教育不看升学率,把升学率从教育评估中取消,也许问题就解决了。我以为,升学率是教育教学考核中的一部分,注意只是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所以升学率也是要的,问题在于不能片面地追求升学率,甚至放弃一切地追求升学率,把升学率当作考核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全部。我们的错误不在升学率,而在片面地甚至是错误地追求升学率,而不是客观地理性地看待升学率。这个问题很复杂,应该引起社会和家长的共识。
  200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表明:“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宪法关于“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规定是完全一致的。
  要走出误区,唯一的办法就是科学、全面地理解素质教育,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认真谋划教育发展,积极探索创新型教育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精神和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搞好素质教育,推进素质教育,为发展创新型教育,进而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贡献。
  我们应该进一步巩固素质教育的成果,克服不足,走出误区,争取更大的成绩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