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高考状元细说取舍港校及内地名校的原委
作者:不详 时间:2006/7/28 19:53:39 来源:新京报转载 人气:976
于尧:我有挥之不去的清华情结
于尧 今年海南省理科状元,毕业于海南中学,选择就读清华大学。
新京报:都有哪些港校向你抛了绣球?为什么最后选择了清华?
于尧:分数一下来,中文大学就给我打了电话。而之前,我也申请了香港大学的面试,因为港大也有我想报考的建筑学专业。
但我最终选择清华完全是从自己的角度做的决定。因为我很喜欢清华,很小的时候就去过清华北大,非常喜欢清华的建筑,当时是比较感性的认识。长大之后更崇尚严谨,我觉得清华能够给我这些。清华也有很多大师,而且清华是13亿人都认可的大学,地处首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香港奖学金未必够用
新京报:香港高校有和你谈到全额奖学金吗?你怎么看待奖学金问题?
于尧:有的。港大承诺是45万,中文大学是50万。
首先得理性看待奖学金是用来干什么的,是在香港读书和生活的费用,并不会额外得到的。而且香港的消费那么高,即使是这么高的奖学金都未必够用,每年来回的机票可能都需要自己承担,生活上大概还需要自己补贴。而且最关键的是,我要在大学得到的是无形资产。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和我的师兄师姐沟通,他们告诉我很多在北大清华的感受,我觉得那是我想要的。
内地的大学更注重基础
新京报:你觉得内地高校和香港高校有什么不同呢?
于尧:为了不让自己后悔,最近一段我一直在网上了解这个问题。内地的大学更注重基础,港校更崇尚开放、发展式的,实践的机会更多。
当然我觉得香港的大学真的都很好。我首选的专业是建筑学,其次是金融学,港大的建筑学也赫赫有名,而香港又是亚洲金融中心,金融学的实力自是不用怀疑。所以,抛开这些因素,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就是我挥之不去的清华情结。但是,如果作为交换生,我很愿意被交换到香港的大学中,一是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另外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
叶婧:上北大也许一生只有一次机会
叶婧 今年海南文科状元,毕业于海南中学,选择就读北京大学
新京报:很多内地的高考状元或成绩优秀的学生,都选择到香港读大学,你为什么依然选择北大呢?
叶婧:首先没有最好的大学,只有最适合的大学,我觉得北大比港大更适合我。我综合考虑之后,觉得有几方面的因素,北大是我从小的一个梦想,可以说是北大情结吧。对我来说,也许一辈子只有一次上北大的机会,但是去香港或者外国读书的机会很多,所以我打算在北大读本科,在国内接受完整的大学基础教育,然后到香港或者外国继续深造。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也是我向往很久的,还有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有很多熟识的朋友,这些都很吸引我。
港大前后给我打过三次电话
新京报:是不是觉得这个决定是人生中遇到的一件大事?
叶婧:当然。这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所以要想清楚。综合了父母、老师、亲朋好友和我自己的志向选择,然后才做的决定。香港大学是6月底7月初给我打来的电话,当时我没有立即回复,前后打了三次,然后我就回复了,决定去北大。
我觉得自己如果真的去了香港,不知道是不是能马上接受那边的教育,还有,那边的生活和社会,我是不是会很快适应。
要理性看待高额奖学金和高薪就业
新京报:很多人都认为香港高校的奖学金和就业后的高薪很有诱惑力,你怎么看待这个情况?放弃了不觉得可惜吗?
叶婧:我了解到的情况,的确有很多人去香港是因为高额奖学金,比如,港大承诺给我45万,中文大学是50万,但我觉得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
很多人认为50万就一次给你了,其实不是这样的,除去在香港的学费和生活费就没有什么钱了。我在网上了解,港大的毕业生平均月薪是1.7万港币,看起来是很高,但是他们大部分是香港本地的学生,而内地学生在香港就业的话,生活成本要高很多。所以要理性看待高额奖学金和高薪就业的问题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