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为何7年连居“价格违法案”榜首?
作者:不详 时间:2006/8/9 17:52:19 来源:人民网转载 人气:353
看清楚了吧,教育在这份“价格违法案”的排行榜上,竟然遥遥领先,“雄踞”群害之首!而且更加让人不齿的是,中国教育在过去的六年间,已经在“价格违法竞赛”中创造了“六连冠”的标高,而今年上半年,教育乱收费在国人空前的穷追猛打中,竟然逆势上升,写下了“七连冠”的罪恶记录!为什么会这样?
地方保护。专家给教育乱收费开出的第一个药方往往就是“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投入不足是事实,而且在很多地区是严重不足。但多年来,许多地方政府的“教育市场化”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就是有钱,他们宁愿耗在一些“形象工程”上,也舍不得往教育上投入。办教育靠什么?靠巧立名目乱收费。对此国家三令五申禁止,可为什么会愈演愈烈?不是因为学校校长吃了熊心豹胆,而是因为地方政府在其背后撑腰打气。试想,国家把治理教育乱收费的任务交给地方政府,这就等于把灭鼠的使命交给了鼠王。只要学校靠乱收费能够维持“生计”,政府哪管自己身后怨声载道?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称,教育乱收费主要表现为,公办学校以民办名义高收费,部分学校重复收费、强行收费,对“专升本”学生超标准收费。――这几种表现说得煞有介事,看上去好像并没有多么严重,其实只要到学校访访就知道了,这些年“创立”的收费名目几乎都未绝迹,而且在不少学校,像“择校费”这种杀人于无形的教育“暴政”仍然盛行。
处罚不力。教育部部长周济曾经承诺,如果再发生教育乱收费问题,就撤校长的职。可问题是,直属中央的高等学校校长的乌纱帽,他周部长摘不动;地方政府管辖的学校校长的乌纱帽,他又够不着。所以今年上半年,没见哪个校长因新的“价格违法”行为而承担责任。话又说回来,就算是把那些“价格违法”的校长统统免职,新任的校长还是要继续传好“价格违法”的接力棒的,因为这由不得他。否则,在恶性惯力的驱动下,学校“活”不下去是比校长被撤职更严重的事情。在这种背景下,“撤职”的处罚本身就形同“头痛医头”,甚至有点像“头痛点眼药”。它管得了一时,管不了长久。教育乱收费现象其实不是校长一相情愿地为所欲为,而是国家教育管理制度出了问题;它甚至已经不是教育本身的问题,而是国家行政管理体制发生了失灵的征候。
整治不诚。处罚不力虽说令人失望,但毕竟还有一点整治诚意。但这几天网上关于“真吆喝假打击糊弄老百姓”的批评,则把治理教育乱收费的虚假外衣剥得精光。整来治去折腾了七年,硬是整出一个“价格违法”七连冠来,拿什么给国人交代?据《中国青年报》6月13日披露:江西省乐平市某中学教师张秀英向有关部门举报该校乱收费和财务不明,却被乐平市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其课以“停职待岗”的重罚。――太离谱了!这不仅没有诚意,而且充满恶意和敌意。如果上级政府还有那么一点整治诚意的话,就该让那位惩罚举报教师的教育局局长下岗。
就像那整来治去GDP单位能耗不降反升的产业,就像那整来治理去愈禁愈火的“丰胸”广告,就像那整来治去不减反增的贪官污吏……领域不同,现象有异,但道理相若,那就是看各级政府是否拿出了足够的执政诚意。国家管理在相当程度上如“猫鼠博弈”,在这场博弈中,猫要是动真格儿去管,还能有管不住的害人鼠?如果国家有足够的整治诚意,就该如专家建议的那样,建立一种收费退还机制,把教育乱收的费用拿回来并全部退还给缴费人。这才是治本之举。因此,有没有诚意,就看国家能否从根本上下手。 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半年将继续对教育、医药等价格热点问题进行专项整治,严肃查处教育收费和医药价格违法行为。且慢,如果还是像过去七年那样去“严肃查处”,那么,不“查处”也罢,因为那注定还会“查处”出一个“八连冠”来!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