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随想
教师教学的目的,在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性人材。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需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思想情操的陶冶溶为一炉。而要实现这一教学要求,秉承传统教学理念明显是落伍之举。在这儿,仅就课堂教学谈自己的两点看法:
首先是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优化师生教学网络。传统的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或是学生提,老师答。学生成为不了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学理念的改革要求我们把单向型的直线往复改变成辐射型、网络型,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且不可统治、代替学生的学,而应引导、启发、点播学生的学,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第二,课堂讲授要有鲜明的节奏。力争做到有张有弛,有疏有密,有起有伏。一般可分为三大阶段:起始阶段,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老师来精心设计课堂的导入语;训练阶段是理解与运用阶段,重在读、写、听、说、思能力的训练,这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结束阶段重在巩固和强化学习内容。一堂好课,也要讲究“凤头、猪肚、豹尾”。第三,授课不能总一种模式。这堂课要采用哪种模式,一要从教材的个性特点出发,二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备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健。
其次,还要转变三个观念。
一是“留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教师则有了休息时间”的观念要转变。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给每一个学生充分的思维发展空间,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学习,但这并不代表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而是加重了老师的负担。因为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他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思路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不象过去的课堂教学,老师把自己备的知识满堂灌输给学生就算完成了任务,现在它要求老师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更要时时“翻本子,爬格子”,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一名新时代的教师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广博的人文社会知识,教师只有不断接受新信息、新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才会对学生具有强大的感召力,才能随时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
二是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中要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观念。随着社会对创新性人才的进一步要求,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思”的能力,因为只有“思”才能使知识变平凡为神奇,只有“思”才能创新。这也正是要求我们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为素质教育教学的原因所在。
三是“教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观念也要转变。现在学生需要的不再是一桶水,而是长流水。因为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老师首先应具备创新的观念、创新的意识。一桶水时间长了就成了死水,而我们学生需要的是新鲜清亮的长流水――活水。
姓 名:
通讯地址: 邮 编:262600
联系电话:3152785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