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教育言论拾萃
作者:不详 时间:2006/8/25 9:55:43 来源:中国青年报转载 人气:627
——一名考生家长难以理解西安音乐学院突然拔高的投档线。在全国9所同类院校中,西安音乐学院今年的投档线以310分高居榜首,导致46个招生名额白白作废。
“我觉得国人需要减少内斗。我劝大家还是多支持一些愿意在国内工作的学者。”
——在关于北大引进的海外人才真假之争甚嚣尘上之际,密歇根大学地质科学系教授、北大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张有学呼吁,不要不拿出具体事实打击一大片,这样不仅不会帮忙,甚至可能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咱漳县贫困,有人能去得起,有人去不起的。再说,你算算,这钱买上100斤粮食,够吃半个月的了。”
——甘肃省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为宣传当地的旅游文化资源,县政府举全县之力搞了一场明星演唱会。为了保证演唱会现场气氛活跃,以抽签形式选出部分学生,强制每人花48元买票观看演出,搞得学生叫苦不迭。
“不要问这些研究生能学什么,因为这些导师的权力和富足的科研经费是吸引大批研究生登门的重要原因。”
——针对日前某媒体刊发的一位导师带30多名研究生的报道,有网友尖锐指出,惟学术水平的研究生选导师标准早已经落伍,人脉、找工作的便利条件、科研经费等等都是增加导师吸引力的筹码。
“本科时候老觉得上了研究生就好了,但今年找工作甚至不如当年本科。”
—在一所知名院校读硕士研究生的小王感慨就业难。目前她所在宿舍的3名女生只签了1个。但该校研究生办公室一位老师却并不认同这种观点。在她看来,就业情况并不像学生说得那么糟糕,很多研究生实际上是在隐性就业。
“我是教师,但我绝不相信教育!”
——面对冒素质教育之名,行应试教育之实的城市中学教育,一位曾经到贵州做过扶贫支教工作、曾在支教工作中获得无限快乐的深圳某中学的教师,发现自己开始厌恶教书,再也体会不到教书育人的快乐。
“一个月累死累活也就六七百块钱,不仅寒暑假没工资,还没有‘三险’,不走怎么办?只是觉得对不住这些孩子。”
——一位曾在打工子弟学校教过书的老师无奈地说。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师要比公办学校教师工作量大很多,但工资却比他们低不少,因此,多数年轻老师只是把这里当成一个跳板,师资队伍很不稳定。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