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琐事展示真情

作者:佚名  时间:2006/9/27 20:34:40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489
  当代作家武俊瑶的《金子的呼唤》是一篇至善至美的散文,格调沉郁,气氛苍凉。作者记叙描写的只不过是一些家庭生活琐事,却抒发了他积蓄内心已久的父子深情。
 读罢此文,我们深深地感到作品有一股不可遏止的感情潮水强烈地撞击着自己的心。父亲虽然是一位普普通通、勤劳朴实的农民,但他却把一生所有的爱都献给了子女。为了儿子的快乐,父亲冒雨带病背着“我”去看戏了儿子的身体,父亲“独自一人推动那沉重的油榨,整整榨了一夜才榨出几两油来”,“叫母亲炒点有油的菜让我带到学校去吃”;为了儿子的工作,父亲身患重病还让“我”回单位,不要耽误工作;弥留之际,捉住“我”的手说“不想死”。作者就是这样撷取一鳞半爪日的生活片断,平白道来,直陈五衷,处处都蕴含了作者对亡父的感激之情,时时表达了作者的 怀念之意,读后不禁令人荡气回肠,心灵震颤。
  除了寓真情于朴实的叙事中外,作者不忘适时地直抒情愫,字字发自肺腑,声声慑人心魄。面对病床上的父亲,作者深情地感叹道:“这就是常年累月起早摸黑面朝黄土背朝天,含辛茹苦,严厉而慈祥,把四个子女培养成人,梦想晚年享享清福而未过上一天好日子的父亲么!”在回忆看戏后,作者痛惜地诉说:“父亲去世了,我这颗心就像缺了血脉,我这棵树苗就像断了根本。”在回忆父亲榨油时,作者还写道:“我吃到有油的菜,觉得 那不是从油枯里榨出来的油,而是从父亲营养不良的单瘦身躯里挤出来的血。”作者不借高声呐喊去呼天抢地,却从默默的诉说中体现出丝丝缕缕的真情。林语堂先生说:“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情定会流向读者的心中。”的确,读了这些文字,我们的泪水和作者泪水流在了一起,成为净化心灵的清泉。
  本文又成功地运用了细节描写和白描的手法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传达真情。作者着力描写父亲踮着脚尖扛着“我”看戏的情景,描写父亲临终前“低微而嘶哑”的声音,“暗淡而滞呆的眼睛”,以及“我不想死”的话语,收到了于细微处传深情的效果,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同时,它们又似几个特定镜头,塑造了一尊丰满的不朽的雕像,成为作者怀念之情的重要载体,永远定格在作者的脑海中。
 作者还借助景物描写,寄寓怀念亡父之情。例如,文章开头写道:“又是夜阑人静的秋夜,窗外的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秋风透过窗棂钻了进来,掀动我面前的稿纸,掀得我的心也跟着那稿纸微微地颤栗。”文章最后:“春雨潇潇,打湿了青山,打湿了绿树,打湿了父亲的坟墓,也打湿了我的衣襟。然而,我却一动不动地默然而立。绵绵春雨,把我的心也打得湿漉漉的了。”作者正是把浓浓的怀念之情熔铸到自然景物之中,渗透在秋风春雨里,达到了情由景生,情入于景的艺术效果。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13682353890 于11-27 19:06发表评论: 第1楼
  • ·真情实感与生命文化——2006年中考写作试题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