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之心是师德的灵魂
作者:佚名 时间:2006/11/10 9:22:10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802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它不仅体现了社会所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而且包含着对学生的一种深厚的人道关怀和期待,反映了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在师生关系上所具有的较高精神境界。随着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深切关注,真诚地热爱学生已被视为当代教师的师德之魂。因为:
一、热爱学生是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教育的发展史表明:任何教育的结果都是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产生的,其结果的好坏有时受师生关系好坏的影响,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而热爱学生,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感情“通道”。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要达到一个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而要做到此点,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是“民主型”的。因为在民主型的关系中,由于师生之间注意协商、沟通,关系比较和谐,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也会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境。他们在所认同的目标或要求的指引下,将主动积极的参与各种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都高。反之,若师生关系是“专制型”、“放任型”的,则会带来学生情绪上的紧张或放任,造成内心烦燥、恐惧等,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会有高效的学习,学习效果也不会好。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揭示的:“儿童从导师方面受了无情的言语和鞭鞑,他的心里就充满了恐怖,恐怖立刻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理,使他再也没有容纳别种印象的空隙了。”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会产生种种矛盾。倘若教师没有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即没有与学生沟通关系的法宝“博爱之心”,学生将不会把教师视为亲人,视为可以倾吐心声解决问题困惑的朋友,那么要真正化解这些矛盾就是不可能的。有时由于学生偏见或教师的“好心”的误解。但是,教师只要走出这种爱的误区,注意以正确的方式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关心,就以为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很好地化解矛盾。因此说,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二、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
教育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教育培养的对象是学生。一个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对学生的满腔热爱,就不能做到依法执教、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工作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如何对待所培养的对象,是教师这一行业古今不尽的话题。正象赞科夫所说的那样:“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教师如有一颗火热而真诚的心,会为自己换来累累硕果。中国有句古语:“爱人者,兼其屋上之鸟。”教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咱爱迁移到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教师关心学生就能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没有这种关心,小舟就会搁浅。所以,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条件。
在教育的发展浪潮中,热爱学生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种世界性的教育思想和要求,作为一名从教三年的青年教师,我首先从热爱学生做起,注重做到以下几方面:
1、坚持“不罚”
不“心罚”。“心罚”即对学生内在心理和精神的惩罚,它是与体罚相对应而言的。比如,有的教师说学生“灌铅的脑袋”、“死榆木疙瘩!”、“你懒,你妈也懒,你爸也懒,你们全家都懒。”……这种心罚不仅折损教师自身的形象,更侮辱了学生的人格,刺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引起学生内心对教师的憎恶。所以在工作中,我注重自身个性的修养和经验积累,让自己心含善念,举止文明,并进行反思,思考如何塑造自己的教师形象。
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如,对于违纪的学生,我不会对其采取强硬的体罚手段,让喧生内心因“畏惧”而认错、改正,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自己置身于“朋友”的角度与其促膝谈心,让其心悦诚服的接受并改正错误。
2、理智、公正
在教育工作中,我对学生的爱是理智的,而不是盲目的、冲动的。因为我始终牢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对学生中出现的过失和错误,我能够理智的控制自己,去采取学生理解、能够接受的方式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并抵制和消除学生发展中的不良因素。
现实中往往爱好学生易,爱差学生难。我要求自己不仅要爱“小天鹅”,还要爱“丑小鸭”,以做到学生的爱是正直、公正、坦荡、无私的。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成为热爱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恶等行为的真正公民,我们就应当真诚的对待他们。
3、严爱结合。
在教育工作中严和爱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严和爱应该是辩证统一的,严是爱的基础,没在严就谈不到爱。
真正的爱总是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结合在一起的,中小学生的天真单纯加上冲动,使他们的言行中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教育中如果没有严格要求,则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 ,实现教育目的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为此,首先,我善于在尊重关爱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其次,我善于在严格要求过程中,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友爱,努力创造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并且,做到爱得得体、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
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是高瞻远瞩、语重心长的。不错,教师担当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唯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才能振兴教育,培养出符合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才素质,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我们教师应具备那颗与学生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用爱去对待学生,影响学生,从而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做到这些,相信师生关系始终会是一片晴朗的天空。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