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优秀的教师如何培养?
作者:不详 时间:2006/11/18 18:17:46 来源:人民网教育论坛转发 人气:692
教育部对教师的资格认证持续了十年,现在看来这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三级师范向两级师范过渡也没有让师范教育实现培养优秀和合格教师的目标。资格认证十年说到底是一个学历认证,许多教师的资格认证是花了大量的精力,大量的钱财,为的是认证的一张证书,实际并没有多少实实在在的提高。成人教育的函授、夜大基本是一个缴钱代理批发文凭的业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了:“把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师资培养、培训的重点。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大力提高师资培养质量。调整师范学校的层次和布局,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这个决定是鼓励综合性大学办师范的积极性,是一个迅速解决基础教育师资不足的矛盾。这几年我并没有看到综合性大学办师范的任何实质性的进展,倒是看到今天师范院校努力向综合性大学靠拢,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仔细看看今天师范院校又是如何培养师范学生的就能明白为什么基础教育匮乏合格和优秀教师的真实原因。
我手中有一个师范大学的一个师范专业的教学大纲。这个本科专业的总学时是2 784学时、176个学分;通识课程共13门共999学时,占总学时的35.9%;50学分,占总学分的28.4%。其中教育学,心理学只占7个学分,总计136学时。另外专业选修课中有课程教学论,总学时为54学时,5个学分。课程教学论由于列入选修,学生可也以不修课程教学论。
根据这个教学计划,教育理论的课程只有教育学、心理学和课程教学论,总计学时是190个学时,12个学分。教育理论课程占总课时比例的6.8%,按学分计算也是6.8%,如果避开课程教学论的学生的所占比例会更低。这个专业还是比较高的,有的专业课程教学论共计只有32学时。看看这个比例能说这种师范教育能是在培养教师吗?
这个分析能比较清楚地看到师范本科教育基本上和非师范类的教育的区别并不太大。这种脱离师范教育培养具体目标培养的毕业生,毕业后如果去做教师,那么如何做老师,如何教学生都需要重头做起,因为师范教育的全部过程对做教师的专业培养内容是少之又少。这是今天师范学院校不能为基础教育输送大批合格和优秀教师的根本原因。换句话说这些专业,例如: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等专业的师范生毕业后不做教师去做其他工作也是需要重头来,因为专业很不对口,即便做专业研究也有许多差距。这种差距的存在说这种培养既不实用,又出现了很大的浪费。
师范大学,师范学院现在师范院系的教师也都在搞科研、写论文,院系也在搞申硕士点、冲击博士点。如果大家都不把培养合格和优秀教师的培养当回事,放在第一位,试问基础教育的教师从何而来?中国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教育公平又从何而来?
师范院校不把培养学生如何做教师放在重要的位置是基础教育出现被动局面的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如果大家认为基础教育学校都在争夺生源,应试考试不就是在选拔学生吗?我说错了!这背后更大的争夺是师资的争夺,一些学校之所以能成为名校、重点学校、示范学校,甚至是星级学校,不仅是一个投入的问题。拥有一流教师就会成为一流学校。一些民办学校为何能独树一帜?它的投入并不多,但是他拥有了一流的教师。
教育先进的国家义务教育的教师不是归学校所有而是归国家所有,无论你到什么地方去做教师待遇不会改变,这就稳定了师资;教育先进的国家重视教育,首先是重视师范教育,这是培养教师的专门学校。我国师范教育到了改革开发之后发生巨大变化,师范院校并不算少,问题就在于师范院校能不能依照师范教育的规律去培养教师?这是问题的要害。合格、优秀的教师如何培养?只有依照师范教育的规律,办好师范教育才是出路。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