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份台湾试卷看语文考试的生活化

作者:佚名  时间:2006/12/21 17:53:17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043
  近来笔者有幸读到一份台湾省台中市2000年第二学期三年级第三次考试卷。何谓有幸?犹如一股清风扑面而来,又像是一个别样的艺术瑰宝呈现在我的面前,是种特深的相见恨晚。触动最深的是试题处处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语文学习的生活化体现得淋漓尽致,考试更趋生活化。 
  一、在生活情境中考查文学素养 
  1.平时喜欢阅读课外读物的毓珊,在《中国历代女作家》这本书里,找不到哪作家的相关作品? 
  A.李清照  B.刘侠  C.潘希珍  D.彭端淑     
  2. 春假期间,老师要每位同学选一本小说阅读,开学后上台发表读书心得。请问下列哪一位同学的报告,不但让一旁的老师听了摇头,还引起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 
  A.威廷:《论语》读后感 B.钦雅:《三国演义》读后感 C.国伟:《老人与海》读后感 D.祖昂:《世说新语》读后感    
  3.为了更加了解小令、中调、长调在字数上的相关规定,佳燕依照国文教师的推荐,到图书馆借阅《草堂诗余》这本书来当参考。请问佳燕应该到哪一类书架上去找,才能找到这本书?   A.近体诗  B.词  C.曲  D.新诗 
  4.当贺毅写国文作业时,因为懒得翻课本,就直接拿有德的簿子来抄。在糊里糊涂抄的情况下,请问下列哪一句抄错了? 
  A.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 B.别号冰果室主人 C.曾参与戊戌变法 D.是近代著名的政治家与学者     5.慧禅创作了一首五言绝句投稿《东峰青年》,已知稿费是以每字5元来计算(不含标题、标点符号和笔名),请问慧禅一共可以获得多少稿费? 
  A.100元  B.140元 C.200元 D.280元 
  设置一个生活情境,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必须借助学生文学知识的积累。上述五道题都要求学生有丰厚的文学积累。如果不知道彭端淑是男的,《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小令、中调、长调属于词的种类,梁启超的别号是饮冰室主人,五言绝句是四句每句五字的诗,这些题是不可能得出正确结论的。 
  二、在生活情境中考查文化素养 
  6.去年暑假,冠云和家人到大陆旅行,回来之后冲洗照片,赫然发现一张不可能拍到的照片,这张照片的景象应该是:  
  A.四面荷花三面柳  B.绿树村边合 C.古道西风瘦马    C.三更画舫穿藕花 
  7.苏轼与好友张怀民夜游承天寺,请问他们不可能看到什么景象? 
  A.小斋幽敞明朱曦 B.提灯的萤火虫 C.在松针稀疏处闪烁的小镇灯火 D.慈乌夜啼 
  8.下列哪一组服饰和配件,最有可能是古代“女子”的打扮? 
  A.玄端章甫  B.羽扇纶巾 C.拖鞋汗衫  D.云鬓花黄 
  9.已通过台中市二中入学申请的信廷决定,上高中后一定要加入学校最热门的国乐社。请问他在社团里,可以学到哪一种乐器的演奏技巧? 
  A.胡琴  B.钢琴  C.小提琴  D.风琴 
  在一个确定的生活情境中,考查学生对文学的理解,要联系生活的常识,在文学与文化的联系中做出得体的判断。文化积淀又来自于对文学的理解和积累。要知道“三更画舫穿藕花”是不正常的现象,是作者的想象;要明白文学作品中的“曦”是日光的意思,那么就能判断A项是不能在夜间看到的景象;而第8题的答案也来自于学生有关传统服饰文化常识;国乐的考查更显示了语文与生活关系的重要性。这些考查都是通过一个确定的生活情境来呈现的。 
  三、在生活情境中考查
  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10.在下列四个晋宏所做的动作里% 哪一个没有“拍”的意思? 
  A.打球  B.打寒噤  C.打人  D.打蚊子 
  11.冠廷发现,当做下列哪个动作时,左手和右手并不会交迭相碰? 
  A.“攀”上月台    B.为子“祈祷” C. “抚掌”大笑   D.“揖”让而升 
  12.为了自然科报告的需要,婉容上“鸟类百科大全”网站搜寻数据。请问她所打的四个关键词中,哪一个是查询不到内容的?
  A.鸿鹄  B.鸿儒  C.鸱枭  D.昏鸦 
  13.为了多了解推翻满清、建立民国的详细经过,政学乘坐时光机来到清朝末年。走着走着,看到前面有个人的背影很像国父,便出声叫住他。请问政学喊的哪个名字,并没有引起国父的回头注意和搭腔? 
  A.喂!中山先生!   B.嘿! 孙文! B.逸仙! 逸仙!       D.嗨! 国父! 
  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虽是采用客观试题的操作形式,但不是采用知识再现的方法,而是把它放在一个生活情境之中。第10、11题考查对字词的理解,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来加深对词义的理解。第12题中有三个是鸟类文学词语,另一个是非鸟类文学词语,那当然含义就大不同了。第13题不但是考查口语交际能力,还有对历史的关注,拓宽了语文的外延。 
  四、在生活情境中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4.就你对孔子的认识,你认为他的星座应该是属: 
  A.争强好胜,表现欲强的牧羊座 B.优柔寡断,多愁善感的金牛座 C.公正无私,博爱仁慈的天秤座 C.处处桃花,风流文雅的射手座 
  15.下列哪个人的行为并没有违反交通规则?
  A.桥下之人犯跸 B.朱自清的父亲穿越火车铁轨 C.小明的爸爸酒后驾车 D.徐自摩骑自行车追逐夕阳 
  在简单的判断中窥一斑而知全豹,从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中窥探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孔子的认识和对是否违反交通规则的判断中,体现出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心灵世界。
  上述15道题,笔者只是做了大致的归类,难免有失偏颇。这份试题让学生的考试变得轻松愉快,活泼有趣,犹如一次快乐的旅行。在旅行中作判断,呈现知识与能力、心灵与精神。可想而知平常的语文学习定是非常的生活化。特别是第13题,学生犹如读一部魔幻小说,又如看一部科幻电影,考试就一点也不觉得枯燥了。考试也是一种学习生活,拟题者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因而可以说生活化是这份试题的最大特点。
  语文生活化,是课改的要求之一。新课标中指出:语文学科最大的性质和特点就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笔者认为,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考查,重要的是抓住了“学习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这一本质,指导了学生的学习,具有发展的理念。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点: 
  1.形成习惯。比如第1、2两题,促使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形成主动课外阅读的习惯。 
  2.指导方法。比如第3题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第12题上网收集数据。 
  3.端正态度。比如第4题告诫抄作业是一种不良现象。 
  4.培养兴趣。比如第5题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并积极向外投稿。 
  5.引导关注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比如第9题了解音乐文化,拓宽自己的视野;第15题关注交通安全。 
  就这么几个考题,让我深切体会到拟题者对学生发展的关注。考试不仅是对学习质量作定量分析,更是巧妙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这正如课标里所说:“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它所强调的是教学评价的“检验”和“改进”的功能,从而使评价真正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试题在习惯、方法、态度、兴趣以及语文和生活的关系上都有一定的指导和帮助,这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用的。因而可以说指导学习是试题又一特点。 
  不过也要看到,语文的内涵是十分宽广的,文学作品也是重要内容,对学生的文学和文化的修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整体感悟和把握也不可偏废。仅仅单词单句地考查,太过实用性,有点支离破碎的感觉。另外纯客观题的考查方式,不能很好地关注学生情感的差异性。学生只考虑客观选项,就不会有创新,因而主观题也应该有它存在的必要,用主观题形式考查可以激发创新欲望,培养创新意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