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作者:山西省洪洞县第三中学 孔都亲 时间:2006/12/21 18:26:48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903
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一、重视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是社会生活的需要
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经常大量使用口头语言交流思想。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要互相研究,展开讨论;工作中要相互沟通、联络、阐明观点;求职时要精当地回答考官提出的形形色色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当成基本功来训练。
二、根据青少年学习语言的特点,在中学阶段,必须重视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少年儿童进入中学后,随着知识视野的开阔,身心发育都很快,他们迫切希望运用丰富的词汇、完整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这个阶段往往又出现一些不良现象,如病句多起来、说话不流畅;爱用名言警句、成语,却又用之失当;有时好说长句,造成句子成份残缺;等等。这些现象不足为怪。语文教师应抓住他们“想说”的强烈热情,因势利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加强指导,加强训练。否则,错过这一大好时机,到“明日黄花蝶也愁”时再进行训练,恐怕只能是扼腕叹息“空悲切”了。
三、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最好方式
语言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它跟思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语言的暧昧源于思维的朦胧。训练学生的思维,对于他们学好各门功课“善莫大焉”。在语文教学中,学好语言能更有力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口头语言不同于书面语言,它没有充分酝酿思索的过程,也没有反复推敲的余暇。从思想变成口语,中间经过的时间很短。人们在进行口头表达的时候必须同时进行紧张的思维活动,如思考说话的内容、层次、措词甚至运用语言的技巧,等等。因此,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对培养思维能力具有特殊作用。
四、加强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人们掌握语言的规律都是从口语入手。学生的表达能力,一般的规律是口头表达能力强,书面表达能力也较强。说是写的基础,只有把说的基础打好,才能把写的能力提高。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必须从小抓起,并持之以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我的做法是:
一、严格要求,养成习惯
培养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必须严格要求。例如,要求学生说话要大方自然、声音洪亮、用词恰当、句子完整、条理清楚;要求学生背诵要一字不漏,一字不改;要求学生朗读要坐正挺胸或站正挺胸、句读要分明、不许读错字、不许丢字加字、不许读错后自我纠正;强调要有抑扬顿挫感,语速要适中,要有气势、有力度。教师不仅要把这些要求告诉学生,还要讲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既有要求,就必须有检查。通过检查、纠正,使学生形成习惯。
二、积极鼓励,因势利导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首先遇到的困难是学生不愿说话或不敢说话,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种弱势,循循善诱,激发学生表达自己见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敢说、想说、爱说、会说。在教学中,对学生采用的是多鼓励、多表扬的方法,并注意运用心理暗示。
三、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扎实“巧”练
经常运用的训练方式一是背诵,二是朗读,特别是有表情朗读,三是口头复述、口头造句、口头连词成段、口头作文等。这些都是古今中外提高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当然,任何一种方式在具体训练中都要灵活运用,不能千篇一律地死板地进行,尤其要注意几种训练方式的综合运用。
四、课内课外互相配合
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训练外,还布置多种课外实践活动进行配合。如指定课外阅读篇目,限时进行内容复述或读后感交流;给学生讲述中外文学名著梗概,让学生复述或分析人物形象;抓住北京申奥成功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一些热点问题让学生到报刊杂志上搜集资料,综合归纳后集中讨论。这些训练不仅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大有裨益,而且将学生的视野、兴趣与社会生活、与我们身边的人和事紧密联系起来,增长了见识。
五、以“精讲”挤出时间“多练”
教师必须抓住重点,要言不烦地精讲,每堂课多挤点时间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精当地处理教材,把握全册甚至全套教材的重点难点,在课堂教学中该详则详,该略则略,以挤出时间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六、重视语文教师的示范作用
语文教师的语言、神态对学生的语言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我们应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用丰富、动听、优美的语言影响学生,熏陶学生。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