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情感教学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自主的探究性学习,这种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探究解决语文学科的问题为主,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探究性教学不仅要求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由探究的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还要求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作为探究性教学的主人,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展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学生的探究能力必将不断提高。这就为学生终身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近年来无数成功的教学经验表明,要想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课堂情感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要想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必须有相应的课堂情感激励,要让学生有探究的欲望和兴趣,这样学生就会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学习。正如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情感参与,对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学问,中学语文教学艺术的创造作为一种高度的精神劳动,其本质在于以情感人,情感是教学艺术创造的最活跃因素,情感性是语文教学艺术风格中的一个突出特征。“文章不是无情物”,现今高中语文新教材中选修和必修课中包含着大量古今中外名篇,如感情激越的诗歌,文辞优美的散文,条分缕析的说明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真实感人的记叙文等无不浸透着不同时期不同作家的思想情感。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所以情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也是推动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情感教学,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运用有效的情感参与策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努力创设情知互促的教学格局。实践证明,运用准备性参与、理解性参与、发展性参与、探究性参与和评价性参与等策略,不仅在认知方面能达到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而且对学生的情感品质产生深刻影响和优化提高,最终使学生的智力和情感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善于以情感为纽带,用不同的情感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趣。只有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因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欲望才会强烈,也才能形成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心灵的净化。比如课文中所描绘的长江三峡、香山红叶,天山景光等自然风光以及人与人之间那种血浓于水的亲情等。高中语文教师根据不同体裁、不同内容、不同基调的课文,授课时灵活多变,激昂时要慷慨奋进,令人肃然;动情时细雨霏霏,令人感染。这样的一词一句牵引着学生的情思,点燃着学生的心理火花,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学生也就自发的深入研究探讨课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
当然教师作为探究性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因此,在实施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加强了,教师只是由场上的“主演”改变为场外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减少了甚至取消了,但教师课堂教学的情感激发大大增强了。实施探究性教学要求教师能破除“自我中心”,在探究中实现“自我发展”,探究性教学的实施是基于教师的探究能力的不断发展,而教师探究能力的发展也为探究性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不绝动力。探究性教学要求教师不断提高和完善教学设计能力,要知道学法指导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既要重视设计理想的学习环境,更要重视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设计。总之,在实施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计和指导学生探究的同时,自身的学识能力也应不断发展和提高,这为丰富教师的情感提供了可能。因为只有教学热情的语文教师才能对语文教学工作的意义,价值有深刻的认识,才会激起教师不断追求教学的完美,一个缺乏激情的语文教师即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不能创造完美的教学艺术。目前电脑等多媒体因其使用简单的操作界面,无国界的信息网络等优势进入了教育,但网络走进教育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角色可以完全由网络取代,因为网络技术有时也无法代替人类丰富的内心世界,无法完善学生情意系统的教育。若缺少教师的参与,网络教育所造成的可能只是认知系统的发达、情意系统缺失的“单向度的人“。因此,在信息技术和电脑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情感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仍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这也对高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能激发学生情感的最有效也是最持久的方法是教师的思想深度、学识修养、语言的感染力以及人格的吸引力,这就要求教师的综合素质很高,学养丰富,不仅能博采众长,敢于解放思想,敢于推陈出新,还应具备给学生创设一种急于求知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的能力。
美国的一位教授在《情感》一书中指出,一个人成功的主要因素不是智力而是非智力因素,智商仅点20%,而情商却占80%。由此可见,情感教学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的情感参与,对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高中语文教师不仅情感丰富,而且还要积极创设情感氛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要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对学生中出现的一些有创意的问题,做到问题课题化,并提供一切可能有的条件,激发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具体的支持和指导,并要求学生尽可能完成课题研究,形成课题成果。教学实践证明,运用情感教学,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和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这对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情感教学在高中新课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能够巧妙地在课堂上施行情感教学,学生自然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会探究,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很明显地突出来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