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基础知识扫描:词义篇
作者:陈立宏 胡淑华 时间:2007/3/21 13:35:42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138
一、根据语境推断。有些文言词语有多个义项,但在特定的语境中,只有一个义项,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例如:
⑴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⑵温故而知新。
【解析】例⑴中“称”既可作动词,又可作名词。有“赞扬”、“符合”、“名称”等义项。可根据文意,“称”用在能愿动词“能”后,因而只能作动词。将“符合”之意放在语句中考虑,全句译为“让他作诗,(写得已经)不能符合以前的名声了”显然是恰当的;例⑵中的“新”用在谓语动词“知”后,如仍作形容词是行不通的,因而只能活用为名词“新的知识”,在句中充当宾语
二、通过联想推断。遇到那些难以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我们还可借助课文中出现过的有关语句,进行推断。通过相互比照,再来确定词语的含义。例如:
⑶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⑷但坐观罗敷。
【解析】例⑶中“闻”如果不能译出,可联想到《伤仲永》中“余闻之也久”中的“闻”的含义——“听说”,将其代入句子,全句译为“爹娘听到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迎出外城”是行得通的;例⑷中“坐”如果按字面意“坐着”解释,与文意显然不符。如联想到“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的含义——“因为”,就不难理解了。
三、利用结构推断。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性是相同的,词语义往往也是相同、相近或相反的。这样我们可以利用其结构相似的特点,推断文言文词语的含义。例如:
⑸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⑹素湍绿潭。
【解析】例⑸句中“奔”若解释为“奔跑”,显然不合文意。“乘”和“御”相对,词性相同;“奔”和“风”相对,词性也应相同。由此可推断“奔”也应为名词,译作“奔跑的马”,放在语句中检验,全句译为“即使乘着快马驾御疾风,也没有这样迅疾”,可以。例⑹的句式整齐,句中的“素”与“绿”相对,词性相同;“湍”与“潭”相对,词性也应相同,由此可推断“湍”也应为名词,译作“急流的水”,放在语句中检验,全句译为“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水”,是与文意相符的。
四、参照字形推断。在汉字中,形声字占大多数。形声字分声旁和形旁两部分,其中的形旁为我们推断字义提供了条件。例如:
⑺樯橹灰飞烟灭。
⑻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解析】例⑺中的“橹”我们知道是木制的“船具”,而对“樯”就不甚理解,但我们知道“樯”从“木”,同“橹”字联合成词,都属船具,便可推知“樯橹”有“船”的意思,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格。例⑻中的“造”的义符为“辶”,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就可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