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的感觉,你有吗
作者:不详 时间:2007/4/2 20:42:52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239
小作者极富创意地运用日记体的形式,从课堂、课外、考试的角度透视了现代教育的普遍现象,以生动形象的事例,幽默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渴望心灵自由飞翔这一主旨。文中涉及自习课被占,课堂教师“满堂灌”,师生缺乏心灵沟通,考试是家常便饭等学习生活的实际。用笔婉曲,直击教育之弊,读来耐人寻味,令人深思,发人深省。[针刺文之二]
我愿学校像草原
郯城二中高三李念念
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钻进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几十年遮风挡雨的瓦房顷刻间化为废墟……是啊,瓦房变高楼,是一种进步,然而学校再也找不到一点“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影子,连唯一可进行活动的草坪也陡然立起了“请勿入内”的牌子,学生们须像林黛玉进贾府般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否则偶有不慎,扣分!
学习啊学习,不错,学生是要学习,可除了学习,我们还需要什么呢?君不闻在我们同龄人中,堂堂高中学子有的竟不会洗衣,有的不会自己学习,甚至有的不敢自己回家。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除了读书,没有别的什么能耐,我们呢?谁敢说我们之中就没有张乙己王乙己李乙己?我们读书的屋子换了,桌子换了,课本换了,我们吃的换了,穿的换了,住的换了,但是我想问:学校、家长的教育思想换了吗?整日耳闻父母的唠唠叨叨:快点儿,别磨蹭,认真学;天天聆听老师的谆谆教诲:只想学习,别的什么都别想。师长们简简单单地说,容易,我们呢,要做到他们所说的,容易吗?
很小的时候,我就向往一望无际的草原,因为那儿可以任我奔跑,累了,可以躺在嫩嫩的草地上,看天空中自由飘浮的白云,可以像翠鸟一样自由地歌唱。渴望教室的四壁爬满爬山虎,操场没有警示牌,老师嘴里不再总是左一个学习右一个学习,而是每天带着阳光般的温暖笑容。学校的上万个“不许”不再继续生长,我自由的双腿不再受到缚绊,每天看到的不再是一副副毫无血色的脸。
我多想学校像草原,那样我就可以像一匹快乐的马儿在那里自由地驰骋了。
[述评]
“我多想学校像草原”。说得多好啊!在小作者的心中,学校应该有草原般宽阔的胸怀,应该有草原般无边的绿意,应该有草原般的静谧与温馨……这不应该仅仅是学生的理想,更应该是每一个教育者的责任。面对学生对草原的向往,教育者,您该做些什么?
[针刺文之三]
还我一片蓝天
郯城二中高三李玉森
我想去飞,却撞到坚实的牢笼,血流过我的脸颊,心隐隐作痛;我想奔跑,却被丝丝缕缕的网缚住,无能无力;我想呐喊,却发现自己的声音竟是那么的微弱,我只能等待,等待获得自己一片天的传奇。
桌上的书本高出头好多,今天的功课遮掩着前天的作业,伸了伸腰,看了一眼滴答不停的钟表,感受到外面黑夜的孤寂;收回目光,灯光把屋内照个透彻,死一般的窗帘上映着一个鬼一般的身影。
我爱唱歌,可老师说不可以,于是从此我放弃了自己一半的人生,我还爱写上几笔,可父亲说耽误功课,于是我从此又失去了另一半人生。我活着干什么,我自己也糊涂,我连自由都没有,我不知道替谁活着。
我想在体育课踢踢球,可课程表上早已没了“体育”这个字眼儿。一日,信手涂鸦,写了篇随笔,却挨了一顿喝斥:物理考了那么点儿分,有心情在这练字,别字连篇,杂乱无章,语无伦次……总之4个字:一无是处。我笑笑,拿过物理课本盖在流泪的脸上。
我不曾有远大的理想,当什么物理博士,获个什么诺贝尔奖,却日日守着物理入眠,这是不是太不公平。况且韩寒说,这世界上并没有全才,如果有,那么他便是人中之王。但现实中并不存在这样的人,所以没有全才并不是时代的悲剧,我们大可以将“全”下面的“王”折去,社会需要的是人才。韩哥说得有理,尽管有些绝对,但我喜欢。人世间,怎么如此多“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即使拿着快刀,也不知如何割舍。
“干什么去?”冷不防我被吓了一跳。“去商店!”我理直气壮地回答。“你还有闲心逛商店,你看教室里哪个不正在抓紧时间。高三了,时间比金子还贵,你还不紧张,这两次月考……”我不忍再听,回到教室,看满教室的同窗大把大把地把方便面往嘴里塞。
我没病,却去看医生,医生说我的病是太压抑造成的。看病的人和我同一个圈子的很多,看来我们有病的人还真不少。医生给我开了两副药:听歌,写作。不晓得是否真的有效。
明天,我决定毕吾身之力去撞击牢笼,挣断铁网,振翅飞翔,拥抱天空。我相信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述评]
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如今面对书山巍巍,题海茫茫,敢问天下师长:路在何方?作者以近似调侃的笔调,撷取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连缀成文,展现出了自己面对当今教育的无奈与抗争的复杂心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