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实录1
- 资源简介:
约5620字。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实录
一、课堂导入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
师: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所中国知名的大学。
(屏显浙江大学校门图片)
生:浙江大学。
师:浙江大学是中国首批9所“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坐落在享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浙江省杭州市。这么美丽的大学大家想考吗?
生(几个人回答):想。
师:不错!有志气!要好好准备,成功是留给有准备之人的。大家再看另一张图片。
(屏显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图片)
生(纷纷读楼前题字):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
师:这是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是以浙大老校长竺可桢先生的名字命名的,成立于2000年5月。学院学生从全校各院系优秀本科生中选拔,是为专门培养学校优秀本科生而实施“特别培养”和“精英培养”的一个荣誉学院。在浙江大学,竺可桢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竺可桢老先生也受人景仰世代相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竺可桢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大自然的语言》。(板书课题和竺可桢)
二、识人-认识一位科学家竺可桢
师:同学们,学院楼前这座清瘦儒雅的学者雕像想必大家能猜出他是谁?(屏显竺可桢雕像)
生(齐):竺可桢。
师:对,是竺可桢老先生。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竺可桢先生。(屏显)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上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竺可桢曾在唐山路矿学堂(现西南交大)求学。1910年,公费留美学习,1918年哈佛大学博士毕业。1920年应聘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36年,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13年,为浙江大学的长足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求是是竺可桢为浙大制定的校训。求是的精神包括:(1)不盲从,不附和,一切以理智为依归。(2)虚怀若谷,不武断,不蛮横。(3)专心一致,实事求是,不作无病呻吟,严谨整饬毫不苟且。
(摘自浙江大学“竺可桢页介绍,有删改)
师:正是因为始终秉承求是的科学精神,才使得竺可桢在多个学科领域颇有建树,成就了他伟大科学家的美名。(板书:科学家 求是的科学精神)今天我们跟随竺可桢一起学习一门新科学-物候学。(板书:物候学)
三、品文-学习一门新科学物候学
师:语文的学习在于平时知识的不断积累。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文中的重点字词。(屏显)
1.重点字词注音
竺(zhú)可桢(zhēn) 翩(piān)然 簌簌(sù)
孕(yùn)育 销声匿(nì)迹 谚(yàn)语 悬(xuán)殊
2.多音字注音
qiáo 连翘 qiào 翘尾巴 guān 观测 guàn 道观 shuāi 衰草连天 cuī 鬓毛衰
luò 落叶 là 丢三落四chā lào 落枕 差异 cī 参差chāi 差遣chà 差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