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同步练习10
- 资源简介:
约6470字。
古诗词诵读《静女》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以下在生活中运用古代诗歌的情境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小伙子以硬笔书法在笺纸上抄录了《诗经•静女》当作情人节回赠女友的礼物。
B.一位驻守边疆的战士抄录了《诗经•无衣》贴在宿舍墙上勉励自己与同伴坚守岗位。
C.一个同学以《永遇乐》“可堪回首”三句点评国人在日军碉堡遗迹前嬉笑炫耀的照片。
D.一个同学在班级元旦联欢互赠礼物的活动中抄录《涉江采芙蓉》一诗送给自己的同桌。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商代文化就其区域发展特点而言,是以安阳、洛阳、郑州三点为中心,并且辐射到西至关中平原中部,东到胶莱平原,北至今北京以南,南达江淮一线的广大地区。在这个大文化网络中,各区域既受殷商文化的沾染,同时又因具体地域的差异而别具特色。陈国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张湛在《列子注》中提到“江淮地区由于受南北两个文化系统的影响,表现在地域分布上,中原文化由北向南逐渐移入江淮地区,越接近中原地区这种影响就表现的越强烈,与此相反江南土著文化由南向北也是逐步渗透到这一地区。可见江淮地区古代文化应属于中原文化区与长江下游文化区和长江中游文化区(吴越文化)之间一个过渡性类型。”陈国地处南北文化的交汇点上,它一方面因袭了“男女杂游,不媒不聘”,两性交往所受古代殷商旧俗限制很少,另一方面又在受到的南方楚文化的影响。
楚人一般将男女关系看得比较随便,一定程度上尚葆有原始古朴的遗风。他们并不认为“士女杂坐,乱而不分”“比肩齐膝,恣意调戏”有什么不光彩,不像周人那样把男女问题看得那么重要。《陈风》中的《月出》《防有鹊巢》《
2.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商代文化以安阳、洛阳、郑州三点为中心,辐射到东、西、南、北的部分地区,地域广大。
B.江淮地区文化属于中原文化区与长江下游文化区和长江中游文化区(吴越文化)之间一个过渡性类型。
C.《陈风》中的恋歌因为古老的殷商文化绵绵不绝的传承能力,在表现男女情爱的同时亦带有一些神秘气息。
D.因为鲁有殷民六族并始终对殷人的社祀敬礼不怠,所以鲁国“风”诗不会像郑、卫、陈三地一样轻佚放荡。
3.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实入诗,我们看到《诗经》中有不少描写恋爱的诗篇,这跟周代人们重视婚姻爱情有关,充满了世俗生活的繁忙与乐趣。
B.《郑风•溱洧》以“芍药”为线索,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相识、相知、相恋,展现了世俗生活的繁忙和乐趣。
C.周代女性在被丈夫抛弃以后,虽然她们希望丈夫回心转意,但也只能认命,这反映了礼教束缚下女性的无奈与软弱。
D.虽然周代不禁止改嫁,但当时一些妇人对亡夫无比悼念和诚心,这完全是出于她们对爱情、婚姻的坚贞不渝。
4.下列选项最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是( )
A.“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郑风•风雨》
B.“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邶风•柏舟》
C.“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周南•芣苢》
D.“昏姻之故,言就尔居。尔不我畜,复我邦家。”《小雅•我行其野》
5.根据材料一的内容,概括陈地的诗歌风格。
6.请结合材料,分析《邶风•静女》与《卫风•氓》中女子爱情态度的异同及其原因。
《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归,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邶: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静女①
静女其姝②,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③,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④,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⑤女美。
自牧归荑⑥,洵⑦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①静女:文雅的姑娘。②其姝(shū):姝,美丽。其,形容词词头。与下面“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