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高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9030字。
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党八股的第三条罪状是:无的放矢,不看对象。早几年,在延安城墙上,曾经看见过这样一个标语:“工人农民联合起来争取抗日胜利。”这个标语的意思并不坏,可是那工人的工字第二笔不是写的一直,而是转了两个弯子,写成了“— ㄣ—”字。人字呢?在右边一笔加了三撇,写成了“人彡”字。这位同志是古代文人学士的学生是无疑的了,可是他却要写在抗日时期延安这地方的墙壁上,就有些莫名其妙了。大概他的意思也是发誓不要老百姓看,否则就很难得到解释。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许多人常常以为自己写的讲的人家都看得很懂,听得很懂,其实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因为他写的和讲的是党八股,人家哪里会懂呢?“对牛弹琴”这句话,含有讥笑对象的意思。如果我们除去这个意思,放进尊重对象的意思去,那就只剩下讥笑弹琴者这个意思了。为什么不看对象乱弹一顿呢?何况这是党八股,简直是老鸦声调,却偏要向人民群众哇哇地叫。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吗?我们和无论什么人做朋友,如果不懂得彼此的心,不知道彼此心里面想些什么东西,能够做成知心朋友吗?做宣传工作的人,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
党八股的第四条罪状是:语言无味,像个瘪三。上海人叫小瘪三的那批角色,也很像我们的党八股,干瘪得很,样子十分难看。如果一篇文章,一个演说,颠来倒去,总是那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吗?一个人七岁入小学,十几岁入中学,二十多岁在大学毕业,没有和人民群众接触过,语言不丰富,单纯得很,那是难怪的。但我们是革命党,是为群众办事的,如果也不学群众的语言,那就办不好。现在我们有许多做宣传工作的同志,也不学语言。他们的宣传,乏味得很;他们的文章,就没有多少人欢喜看;他们的演说,也没有多少人欢喜听。为什么语言要学,并且要用很大的气力去学呢?因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第一,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我们很多人没有学好语言,所以我们在写文章做演说时没有几句生动活泼切实有力的话,只有死板板的几条筋,像瘪三一样,瘦得难看,不像一个健康的人。第二,要从外国语言中吸收我们所需要的成分。我们不是硬搬或滥用外国语言,是要吸收外国语言中的好东西,于我们适用的东西。因为中国原有语汇不够用,现在我们的语汇中就有很多是从外国吸收来的。例如今天开的干部大会,这“干部”两个字,就是从外国学来的。我们还要多多吸收外国的新鲜东西,不但要吸收他们的进步道理,而且要吸收他们的新鲜用语。第三,我们还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由于我们没有努力学习语言,古人语言中的许多还有生气的东西我们就没有充分地合理地利用。当然我们坚决反对去用已经死了的语汇和典故,这是确定了的,但是好的仍然有用的东西还是应该继承。现在中党八股毒太深的人,对于民间的、外国的、古人的语言中有用的东西,不肯下苦功去学,因此,群众就不欢迎他们枯燥无味的宣传,我们也不需要这样蹩脚的不中用的宣传家。什么是宣传家?不但教员是宣传家,新闻记者是宣传家,文艺作者是宣传家,我们的一切工作干部也都是宣传家。比如军事指挥员,他们并不对外发宣言,但是他们要和士兵讲话,要和人民接洽,这不是宣传是什么?一个人只要他对别人讲话,他就是在做宣传工作。只要他不是哑巴,他就总有几句话要讲的。所以我们的同志都非学习语言不可。
(摘编自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材料二: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工人农民联合起来争取抗日胜利”这一标语内容本身没有问题,但写标语之人画蛇添足,反而制造了问题。
B.“对牛弹琴”这个成语本来是讥讽牛的,但如果从尊重对象的角度来看,就可以看作是讥讽弹琴者的意思了。
C.之所以说一些搞宣传工作的同志像瘪三,是因为他们的宣传乏味得很,他们的文章也没有多少人喜欢看。
D.穷青年对待大宅子的各种态度可以用来比喻对待文化遗产的各种态度,正确的做法是要采取拿来主义态度。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无论是写文章,还是演讲、谈话、写字,都要有针对性,这对我们中学生也同样适用。
B.如果不和人民群众接触,用群众听不懂的语言去做宣传工作,必然会起不到任何效果。
C.关于语言学习,要向人民群众学习生动活泼的词汇,从外国语言、古人语言中吸取有益的部分。
D.对于“大宅子”,既不可徘徊不敢进门,也不可放一把火烧光,更不可大吸剩余的鸦片。
3.下列关于文章论述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材料一第一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论证了党八股的第三条罪状:无的放矢,不看对象。
B.材料一第二段运用了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先总结罪状,结合宣传现状分析,然后提出解决办法。
C.材料二运用比喻论证,深入浅出地论证道理,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使人容易理解,容易接受。
D.材料一在论述第三条罪状和第四条罪状时各有侧重,前者侧重在行为方面,后者侧重在思想方面。
4.材料二的观点在材料一中有所体现,请简要分析。
5.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语言特点有何异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路标
茹志鹃
没有,没有,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更没有白粉,没有任何一点路标的痕迹。
没有人,没有一个人。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这灰蒙蒙的天地当中,只有自己,站在一条灰蒙蒙的路上。
伍原想喊一声,就这么“喂”地喊一声。这里没有人,只是喊给自己听,壮壮胆,解解怯,泄泄闷,他要世界活着,自己活着。
但是,不能喊,不敢喊。他要窒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