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3/20 15:25:4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750字。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礼乐对于中国文明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并且长久以来被视为华夏文明的根本特质。孔颖达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服章亦是礼乐文化题中之义,华夏所以为华夏,与礼乐文化是分不开的。可以说,两千多年以来,礼乐不仅是一套安排社会伦理秩序与礼仪规范的文化样式,而且让传统儒家的价值观念深入人心,塑造了民族的性格,塑造了文明的灵魂。
  传统礼乐文化源远流长。礼乐文化虽然成熟于西周,然而在上古时期,尤其是夏商两代已有了长期的酝酿和积淀。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作乐,礼乐文化于是完备。迤逦至于春秋,传统的礼乐体制开始动摇,史称“礼坏乐崩”。此时,有孔子出世,“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对传承下来的礼乐典章进行了整理,同时对礼乐文化做了新的价值内涵上的诠释,让传统的文化形式获得精神生命力,礼乐文化从一种侧重于外在的社会规范,进而变成了联通内在精神的生命之源。西周以降,中国传统社会无不以儒家的礼乐文化立国,礼治与乐治成为后世的重要治世准则。孔子所开创的先秦儒家学派,虽然不能于当时挽救历史的乱局,但是以仁义为内核、以礼乐为形式的教化模式自此以后确立,忠君爱国、谦逊友爱、尊师重教等价值观念,对之后的中国社会影响深远。
  孔子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礼乐本身可以说是一种文化形式,此文化形式所要传达的价值内涵则是德。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礼乐若失去了内在的情感基础和道德内涵,那么就成了—虚伪做作的形式,不能起到教化人心、维持秩序的作用。所谓德,可以说是一套人文教化的价值理念。礼乐教化的根本精神即在于通过人文教化实现天下大同的礼乐治国的最高境界。所以,礼乐可以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即“有本有文”。所谓本,即礼乐所要传达的价值内涵,如孝、悌、恭、敬、仁、义等。所谓文,即礼乐的形式,诸如礼仪之规范、器物之陈设、服装之制式等。礼乐的形式是可以随着时代而因革损益的,但是礼乐所传达的人文教化的理念,则必须有一种文明坚守的自觉性。
  (摘编自董卫国《礼乐传统及其文化功能略说》)
  材料二:纲维有序、礼乐交融可以说是中华礼乐文化展现出的独特的时代力量。被称为“中国文化之心”的礼乐文化兴于三代,经周公旦“制礼作乐”和孔子“以仁释礼”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形成了以“仁”为核心、以“礼”和“乐”为两翼的,以社会建构、文化建构和人格建构为目标的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文化。
  礼乐文化是启发文化自觉的出发点。文化的传统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乐文化历经长期的酝酿、积淀,成熟于西周时期,在此之后,中国传统社会一直以礼乐文化立国。
  B.礼乐有“本”和“文”两个层面的含义,“本”指礼乐的形式,如礼仪规范等;“文”指礼乐所要传达的价值内涵,如孝、悌等。
  C.礼乐文化蕴含多方面的精神文化内涵,涵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塑文化自强的增长点。
  D.礼乐文化展现出独特的时代力量,不仅助推中华文化的发展、振兴,而且向国际社会展现中国方案的智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礼乐文化源远流长,在时代的发展中有过动摇、崩坏,却也在不断发展、创新中赓续华夏文明。
  B.礼乐以价值内涵为本,只有外在形式而无内在情感基础和道德内涵的礼乐,是不能起到教化作用的。
  C.中华民族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精神超越和终极的伦理关怀,铸就了乐观豁达、仁爱友善、自强不息、天人合德的民族文化品性。
  D.礼乐文化有着丰富历史积淀,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提供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文化风貌。
  3.下列关于用中国礼乐文化向世界阐释共同价值的例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阐释国际交往法则。
  B.用“立己达人”阐释共同发展的世界主题。
  C.用“和而不同”倡导世界文明的多样化。
  D.用“自然无为”阐释生态文明发展的要求。
  4.同是论述礼乐文化的功能和价值,两则材料在侧重点上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5.结合材料一,分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体现了礼乐文化的哪些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锁匠之死
  汪曾祺
  我们城里总是铳人。“铳”就是枪毙。不说是枪毙,说铳。你如果不说铳而说枪毙,城里人就觉得你要不是外边来的,“外路码子”;要不,假如知道你的底细,知道你的祖宗三代,你是本乡人而故意不说本乡话,撇“官腔”,他们一定对你嗤之以鼻、努之以嘴,对你有一种敌意。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