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检测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7890字。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
九年级语文期末检测卷
命题:陈苏娟 审稿:邹应来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5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笑谈一代天骄,只识弯弓射大雕,是毛泽东的诗意人生;笑对鲜妍娉婷的四月芳华,是林徽因的诗意人生(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心无旁骛( ),是梁启超先生的诗意人生;把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甚至能矗立起精神大厦,是毕淑敏的诗意人生。人生自是有诗意,诗意的人生不容亵渎,不应(jiǎo)________揉造作。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jiǎo)__________ (2)骛__________
2. 在括号内填入的标点符号是__________
【答案】1. ①. 矫 ②. wù
2. ;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矫揉造作,jiǎo róu zào zuò。比喻不自然地故意做作。
旁骛:páng wù,不专心;追求正业以外的事。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括号前说的是林徽因的诗意人生,后面说的是梁启超的诗意人生,是并列关系的分句,所以用分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恰是一生好年华,正是发奋学习时。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不是顷刻间得出的结论,而是在不断磨砺中总结出来。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自我的过程,在学习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才能获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除此之外,学习还要有一股_________的韧劲,不走投机取巧的捷径,才能从持续的学习中获益。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不是顷刻间得出的结论,而是在不断磨砺中总结出来的方法。
B. 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不是在不断磨砺中总结出来的,而是顷刻间得出的结论。
C. 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不是顷刻间得出的结论,而是在不断磨砺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D. 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不仅是顷刻间得出的结论,而是在不断磨砺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4.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信手拈来 B. 持之以恒 C. 一气呵成 D. 不由分说
【答案】3. C 4. B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画波浪线的句子成分残缺,缺少宾语,所以应该在句末补充“的经验”;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成语的正确使用。
A.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词汇或材料丰富,不假思索,就能写出文章来;
B.持之以恒:长久坚持下去;
C.一气呵成:形容文章气势首尾贯通,也形容工作过程中不松懈;
D.不由分说:不容人分辩解释;
②处表示学习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所以选择“持之以恒”更恰当;
故选B。
5.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这是选择复句。
B. “向前看”“心里向着他”,这二个短语中加点的“向”字的词性依次属于介词、动词。
C. “对于过去学者 学说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D.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A.这两句为并列关系的复句。故选A。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7小题,22分)
(一)(4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江晚景①
【唐】张九龄
江林多秀发②,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③逢此,春心益渺然④。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⑤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释】①此诗为作者路过此处时见到美景有感而发。②秀发:枝叶繁茂,花朵盛开。③那:同“哪”,怎,何。④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⑤津:渡口。
6.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与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津亭”和“客船”。
B. 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景象明丽的春江晚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