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100字。
苏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必修三培训资料
第一专题:祖国土
一、江山多娇
内容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美,了解人与祖国之间不可分割的关联,懂得爱国情感是人类普遍的情感。
2.了解祖国的文化内涵,认识祖国对个体的意义以及自身对国家所应承担的责任,激发爱国之情。
3.进一步认识散文的文体特征,感受散文写景状物的特点以及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学习要求
1.能掌握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家的身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会结合有关材料分析和理解作品。
2.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尤其要注意揣摩文中的关键语句去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注意分析艺术手法,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3.研习《祖国山川颂》,了解“颂”这一传统表现手法的特点,理解祖国的含义及人与祖国之间无法割舍的关系的原因;研习《长江三峡》,能够把握文章借助景物描写抒发的爱国情怀,掌握文章抓住景物特征的写作手法;研习《肖邦故园》,能理解肖邦的音乐与故乡、祖国的关系,感受肖邦的爱国情怀,把握祖国与个体之间的双向意义。
4.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选择一定的朗读技巧,传达出景色的意境与韵味,准确表达出文章对祖国的赞美和挚爱。
5.积累整理下列词语:烧灼 盎然 一泻千里 层峦叠嶂 吟哦 遐想 脸颊 涟漪 斑斓 晨曦 蹒跚 颓然 萦回 丘壑 澎湃 云蒸霞蔚 荒诞不经 庇护 沧桑 伶仃 夙愿 通衢 缱绻 多舛 寥寥 有条不紊 簌簌 剔透 婆娑
教学建议
本专题在研习方案的设计中突出了“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穿插对这一方法的介绍,要求学生课前查找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并指导学生结合这些材料分析和理解作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本板块由3篇散文组成,在研习中可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散文的一般方法解读文本。例如要注意感受形象,体会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感情;要注意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要注意多种表现手法运用,体会其艺术表现力;阅读中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等等。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积极的鉴赏态度,引导学生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肖邦故园》是一篇将文学与音乐结合得非常完美的作品,教师可将肖邦的音乐引进课堂,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欣赏肖邦音乐需要一定的音乐欣赏常识,教师可作适当的指导,也可以和音乐欣赏课结合起来。教学中还可将音乐与文学文本结合起来,看看作家是通过丰富生动的艺术形象去再现音乐、传达音乐的效果的。只是这里的音乐鉴赏,不是纯粹的音乐欣赏,而应着眼于本专题的人文内涵,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将音乐形象、作品主题以及审美感受用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表达出来,重点还是落实在语文上。
本板块的3篇散文都是比较典型的朗读材料,教学中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