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32课对点备考(32份)
- 资源简介:
2018版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32课对点备考
2018版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32课对点备考_第10课 念奴娇 赤壁怀古.docx
2018版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32课对点备考_第11课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docx
2018版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32课对点备考_第12课 荷塘月色.docx
2018版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32课对点备考_第13课 林黛玉进贾府.docx
2018版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32课对点备考_第14课 祝福.docx
2018版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32课对点备考_第15课 五人墓碑记.docx
2018版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32课对点备考_第16课 品质.docx
2018版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32课对点备考_第17课 烛之武退秦师.docx
2018版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32课对点备考_第18课 鸿门宴.docx
2018版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32课对点备考_第19课 寡人之于国也.docx
2018版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32课对点备考_第1课 沁园春.长沙.doc
2018版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32课对点备考_第20课 雷雨.docx
2018版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32课对点备考_第21课 氓.docx
2018版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32课对点备考_第22课 离骚.docx
2018版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32课对点备考_第23课 蜀道难.docx
2018版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32课对点备考_第24课 登高.docx
2018版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32课对点备考_第25课 琵琶行并序.docx
2018版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32课对点备考_第26课 虞美人.doc
2018版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32课对点备考_第27课 雨霖铃.docx
2018版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32课对点备考_第28课 《物种起源》绪论.docx
2018版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32课对点备考_第29课 项脊轩志.docx
2018版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32课对点备考_第2课 劝学.docx
2018版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32课对点备考_第30课 长亭送别.docx
2018版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32课对点备考_第31课 逍遥游.docx
2018版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32课对点备考_第32课 兰亭集序.docx
2018版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32课对点备考_第3课 师说.docx
2018版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32课对点备考_第4课 想北平.docx
2018版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32课对点备考_第5课 始得西山宴游记.docx
2018版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32课对点备考_第6课 赤壁赋.docx
2018版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32课对点备考_第7课 我与地坛.docx
2018版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32课对点备考_第8课 最后的常春藤叶.docx
2018版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32课对点备考_第9课 六国论.docx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现代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毛泽东的诗词以古典诗词的形式来反映现实生活、时代气息和革命情怀,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他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气势磅礴,雄浑瑰丽。其中《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用来配音乐的。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牌,又称词调,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每种词牌都有一定的格律,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等,都各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词牌起初一般是题目,后来仅表示一定的格式,与内容无关。
如《沁园春·长沙》中的“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89字)、长调(90字以上)。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沁园春( ) ②漫江( )
③百舸争流( ) ④怅寥廓( )
⑤峥嵘( ) ⑥岁月稠( )
(2)多音字
①看看守 看见 ②尽尽管 尽情
③曾曾经 曾祖
2.辨形组词
(1)liáo 廓姓Liào (2)万户hóu 气hòu
(3)è 止jié 力
(1)峥嵘岁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挥斥方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独立·独力
辨析 “独立”指不依靠他人,也指单独地站立。“独力”侧重于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做)。前者指不依靠他人,后者指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某项任务。
运用 ①那棵苍松________山顶,任凭风雨吹打。
②他________撑起一个风雨飘摇的家。
(2)意气·义气
辨析 “意气”指意志和气概,也可指志趣和性格,还可指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运用 ①青年人应当________风发,积极有为。
②哥们儿________往往害人害己。
(3)遏止·遏制
辨析 “遏止”指阻止,不及物动词,后面不带宾语。“遏制”指制止,控制,及物动词,后面一般都带宾语。
运用 ①他努力________住怒火。
……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自谓郡望昌黎,故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其并称为“韩柳”。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唯陈言之务去”“词必己出”的口号。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浑,因此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有《师说》《马说》《进学解》等名篇。
“说”是古代文体的一种,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有点儿类似于现代的杂文。“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方式,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即“托物寓意”。
1.通假字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同“________”,____________
(2)或师焉,或不焉 同“________”,____________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同“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3)吾从而师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表目的或结果。
(4)是故无贵无贱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没有。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6)年十七,好古文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7)今之众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大家,许多人。
(8)小学而大遗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初级正规的教育学校。
3.一词多义
(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吾师道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吾从而师之: 则耻师焉:
(2)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六艺经传:
(3)道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吾师道也: 道相似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余嘉其能行古道:
(4)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5)其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其皆出于此乎: 其可怪也欤:
(6)之择师而教之: 郯子之徒: 句读之不知: 士大夫之族: 古之圣人: 师道之不复: 吾从而师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7)于耻学于师: 其皆出于此乎: 于其身也: 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拘于时:
4.词类活用
(1)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人,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有诗文作品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有名篇《永州八记》《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作品集有《河东先生集》。
游记,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范仲淹《岳阳楼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小石潭记》、
欧阳修《醉翁亭记》、袁宏道《满井游记》。
在现当代文学中,游记被赋予了历史与人文内涵,其中以翦伯赞的《内蒙访古》、余秋雨的《山居笔记》、韩晗的《大国小城》最为代表。
1.通假字
(1)自余为僇人 同“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亦同趣 同“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
(2)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层层增加;积聚。
(3)游于是乎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顺承关系的连词。
(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3.一词多义
(1)望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先达德隆望尊: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2)穷入深林,穷回溪: 而不知其所穷: 日暮途穷: 穷则独善其身: 宜将剩勇追穷寇:
(3)是居是州,恒惴栗: 觉今是而昨非: 惟命是从: 不知木兰是女郎:
(4)而卧而梦/觉而起,起而归: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5)之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始指异之: 不知日之入:
4.词类活用
(1)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箕踞而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望西山,始指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出下列句式类型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坐法华西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岁,元和四年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句子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
……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世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王会稽”。后归隐会稽,自适而终。
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临摹本。其行书《兰亭集序》、草书《初目帖》、正书《黄庭经》《乐毅论》最著名。
兰亭,是东晋会稽郡山阴县(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的名胜。其地有湖,“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号曰兰亭”。东晋建立后,南渡的中原士族在山水清丽的会稽广置园田别墅。风景幽绝的兰亭,就成为当时的社会名流们集会流连的地方。
1.通假字
(1)悟言一室之内 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趣舍万殊 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
(1)列坐其次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次第较后;第二(用于列举事项);次要的地位。
(2)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种类。
(3)或取诸怀抱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抱在怀里;胸前;心里存有。
(4)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文雅;指文化或文人。
(5)所以游目骋怀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
3.一词多义
(1)临未尝不临文嗟悼: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朕临天下二十有八年:
(2)次列坐其次: 其次不辱身: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3)修修禊事也: 茂林修竹: 况修短随化: 乃重修岳阳楼:
(4)一其致一也: 悟言一室之内: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六王毕,四海一:
(5)引引以为流觞曲水: 将军夜引弓: 相如引车避匿: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引赵使者蔺相如:
(6)于当其欣于所遇: 得复见将军于此: 长于臣: 受制于人:
(7)以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以大中丞抚吴者: 思垂空文以自见: 皆以美于徐公:
(8)之仰观宇宙之大: 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之二虫又何知:
4.词类活用
(1)群贤毕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长咸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映带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觞一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引以为流觞曲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所以游目骋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足以极视听之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