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800字。
《召公谏厉王弭谤》
临沂七中 高颖飞
【教学建议】
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教学,高中新课标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二是体会作品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这就是说,文言文的教学,首先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因此,掌握文言文常用词语,理解词义和句式,始终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而朗读、背诵、词义、句式的归纳对比练习和古文今译练习,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根据必修课教材的整体安排,本单元要学习提要钩玄的读书方法。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是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概括段意,概括中心,在小学、初中的阅读教学中就训练过。高中阶段,课文的难度增大了,阅读理解的要求提高了,不仅仅是概括段意或概括中心了。对一句话或几句话、一段话或几段话以及对有关的某部分内容,都要能够根据需要,正确而熟练地进行概括。
概括要点必须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认真阅读,理清思路,是恰当概括的前提;把握住关键语句,对保证概括的准确性也常具有重要意义。对内容要点的概括,离不开一定的分析。要分清事情的梗概和细节,分清什么是基本观点、什么是从属内容,要善于把一个整体区分为几个局部、几个层次,要善于把握住相关事物的联系、把握住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文章内容的分析,离不开对背景知识的掌握,也离不开对表达特点的理解。教学中应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更好地全面把握课文的内容。
【备课资料】
一.作者和作品
谁作《国语》
研究春秋时代的历史,总离不开《左传》和《国语》。《左传》重在记事,《国语》重在记言;《左传》分年编写,《国语》按国叙述,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两书:的作者,旧题均为左丘明。如果说《左传》确系左氏之作,那么《国语》的作者是否也是左丘明呢?对此,历来疑莫能明。
一,左丘明说。持这种说法的人认为,《国语》始见于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又说,左丘明无目,“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把《国语》的著作权归于——个姓“左丘”名“明”的盲人之后,刘歆、班固均称,《国语》为《春秋外传》,以为《国语》的作者就是撰写《春秋左氏传》的左丘明,但这个左丘明是姓“左”名“丘明”的人。刘歆主张此人就是孔子在《论语》里称颂的左丘明,而班固则主张此人是鲁国的太史。至于为什么叫“外传”,三国时韦昭《国语解·序》中说得明白,左丘明在完成《左传》以后,“因圣言以摅意,托王义以流藻。雅思未尽,故复采录前世穆公以来,下讫鲁悼、智伯之诛,以为《国语》”。左氏撰写此书的目的,是为了补充和扩大《左传》的。东汉的王充也有类似观点,他在《论衡·案书篇》中曰:“《左氏》传经,辞语尚略,故复选录《国语》之辞以实。”又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