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60字。
《满 井 游 记》教 学 设 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词语,增强文言语感;理解作者写景的特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重视诵读,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技巧,增强自身写作能力;
3、德育目标: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景色,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学习作者的写景抒情技巧。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通读全文,解决字音字义问题,然后疏通文意,初步感知
第二课时,欣赏美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过程
(一)检查预习(学案一)
1、检查读课文的情况。结合注释,扫清文字障碍。
2、作者及背景简介
3、游记的特点
4、学生质问疑难
(二)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补充词语、难句
1、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三)翻译全文
(四)理清课文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六)作业:
1、熟读全文
2、将第二段改写成现代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山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绵绵的春泥……”春天悄悄的来到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袁宏道是怎样描绘春天的
二、过程
(一)感知春天
1、朗读录音
听了这段录音,同学们对袁宏道笔下的初春景色是否有了印象,课文都描写了初春的哪些景物呢?再听老师读课文。
作者通过描写满井的山、水等景物,为我们描绘一幅充满生机的满井春光图。
2、分组阅读,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在小组内交流喜欢的理由)
我找同学来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应该怎么读呢,请你有感情地读一遍吧。)
只用十三个字,完成了春天的描绘。不堆砌词藻,没有夸张、渲染和烘托,而是用极为简练单纯的笔法勾勒,即白描手法。下文写“柳条” “麦田” 文字也极为简练,也运用了这种描写手法。这有赖于作者对景物细致人微的观察。
水:河面浮冰刚刚溶化;用“始” “乍”字开头,抓住了早春生机盎然的特点。
山有人的体态,水有人的情意:一池春水清亮得如同新开之境、出匣宝剑;座座青山秀丽得好像晨妆少女。两个比喻一气贯通,由明镜而带出对镜梳妆的美人,非常优美贴切。
田野中:柳条鹅黄初染,麦苗冬眠初醒。
“绿浅黄深二月时,傍檐临水一枝枝。迎风无力纤纤挂,待月多情细细垂。”
作者由景及人,绘出一幅早春郊游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