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430字。
新课程标准下阅读教学探讨
嘉兴市清河中学 徐海松
摘要:新课程在文本阅读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激活的空间,教师应从学生出发,从文本出发,从教师本人出发,采取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从整体和反刍、筛选与整合、创造与接受三方面对新课程阅读教学作点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 整体和反刍 筛选与整合 创造与接受
知识在书籍中永远是死的,是阅读使它们活起来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那么什么是阅读呢?定义告诉我们:阅读是对书面语言的理解。它是一项以阅读者为主体、阅读文本为客体的精神活动,是以背景知识和思维活动的参与为必要条件的、对书面语言的认知加工,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充实和点亮生命的学习活动。
在新课程的文本阅读教学中,。合,学准》和新课标教材在阅读方面给教师留想《语文课程标准》和新课程在文本阅读方面确确实实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创造的空间,如何根据新的基本理念及教学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成了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新课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的新课题。
新课程实施以来,阅读教学上出现了诸多的喜人变化。如变以训练为主为以积累为主;变深入分析为培养悟性;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注重课内外阅读结合;注重文本阅读与网络阅读相结合;强调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强调人文因素在阅读中的渗透和融合等等。阅读教学是无止境的,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学生和学生不一样,文本和文本不一样,教师和教师不一样,以及地域文化差异等等都会左右阅读教学,我们是否一定要拘泥于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尝试或经验呢?
在反复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和尝试了阅读教学中的诸多经验后,我觉得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学校的、适合自己的班级的、适合自己的阅读教学,就应该“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杂取众家之长,加上自己的琢磨、自己的实践、自己的感悟、自己的体会,倾己所能,才能做足、做好、做活阅读教学的文章。
凭教学中的一点做法、一点尝试和一点体会,在此就阅读教学作一番探讨。
一、 整体和反刍。
我们知道:阅读的基本过程应该是:认读一一理解一一吸收。这三者其实也是一个人阅读能力的三个基本因素。这三者中,认读是基础,理解是核心,吸收是结果。阅读中三者紧密相连。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激活学生身上那种我们教师还没有发现,甚至连学生自己也不知道的那种阅读的潜能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张志公先生也在一篇文章中谈到怎样读文章时说:“读文章可以这样读一一粗读一遍,再细读一遍。”意思很清楚,要激活学生文本阅读的能力,首先就要让学生在文阅读中学会整体感知,即先通读全篇,得其大要,然后再逐段分解细读,揣摩、推敲一些特别重要的、用法提法新颖的词句,最后再通篇领略一番。据此,我便在阅读教学中大胆地尝试,阅读《蜡烛》,我就要求学生快速自读课文后,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复述课文;阅读《亲爱的爸爸妈妈》,要求学生抓住记叙的要素以最快的速度梳理课文主体四部分之间的关系,把握文章的叙事脉络;阅读《背影》,要求学生圈点勾画出文中最感人的地方,并作简明点评等。实践告诉我,这样的整体感知效率比较高,学生在这样的快节奏阅读氛围中很有“灵犀”,阅读教学自然活了起来,阅读能力便在这日积月累的相对高效的阅读教学氛围中“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