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语文湖北省评卷情况及2007年复习备考建议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鄂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0/29 11:02:1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7600字。
岁岁年年人不同    年年岁岁花相似 
——2006年高考语文湖北省评卷情况及2007年复习备考建议 
             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中学  赵孝云 
一、专家史绍典评点 
㈠  试卷特点 
2006年高考语文湖北卷,在试卷结构大体保持稳定的前提下,严格依据“两纲”,密切关注“两本”(语文课本和语文读本),紧紧围绕语文学科特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较为全面、综合、深入地考查了学科知识能力体系。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特点:⑴稳中求变;  ⑵紧扣教材;  ⑶注重双基,丰富荆楚文化;  ⑷贴近现实。 
与2005年试卷相比,今年试卷结构略有变化。全卷七个大题23小题,第I卷三大题36分,第Ⅱ卷四大题114分,一、三、四大题的赋分比例有所调整(语言基础知识减少了3分,文言词语减少了3分;而文言翻译增加2分,古代诗歌鉴赏增加2分,名句文学常识增加了2分),在难度的调控上比较平稳,尤其是第一大题语言知识的识记与运用题,难易适度。考生临场应试,一见如故,轻车熟路。 
不过就试卷命题而言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1、题干表述不够清晰  如第16题命题者虽作了限定,但答题五花八门;又如19题问“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太宽泛,考生无从答起。 
2、考点覆盖没有很好的体现难易梯度   如13题文言文翻译设置缺乏必要的难易梯度;又如20题一小题四分却涉及三个方面能力。 
3、标准答案的制定不大符合考生的实际   个别参考答案过于繁琐,甚至只是命题者一厢情愿,如18题考生很难想到参考答案。 
㈡  答题情况 
Ⅱ卷基础题共三大题,考生平均得分24.8,作文平均得分42.7,第Ⅱ卷平均得分71分,散文平均得分7分,总分整体平均得分95分。最差的是散文阅读,16题平均1.21分,17题1.88分,18题1.8分,19题2.08分。作文区分度也不好,考生入题容易,写好难,表现为两头少,中间多。 
与往年相比,答题情况明显表现为以下进步: 
1、考生总体得分明显提高; 
2、我省优势项目﹙13题文言文翻译、22题语言表达题﹚继续保持; 
3、薄弱环节有所加强  诗歌鉴赏一向薄弱,但本年有明显提高。 
不过也有不足: 
1、考生习惯差,素养不好   如书写潦草,乱写乱改,错别字多,作文缺题,字数不足; 
2、低级失误依旧,名句名篇默写题得分低   如将“沈从文”写成“沈丛文”; 
3、基础薄弱,能力欠缺  如20题下定义,考生连单复句都不分;21题考生连课文基本篇目都不知。 
作文评分标准如下: 
1、题目解读   这是一道半给材料半命题的作文,理解的关键点是“三” 
①“三”必须有意味。既可以是历史文化所赋予的,也可以是现实社会所赋予的,或是考生在作文中营造的特定语境所形成的;既可以是社会的某种共识,也可以是个人见解。 
②理解“三”不能脱离带“三”的词语,不能孤立地理解“三”,应当联系它所存在的语境来考察,这个词必须是人所能知的,它是对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隐含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③即可以联系一个带“三”的词语,立意放在“三”的含义和“三”联系紧密的事和物上。 
④题目不一定要带“三”,但文中必须要有带“三”的词句,因为它是展开联想、表达感悟的根据,文章也可以直接以“三”为言说对象,因为“三”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