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900字。
教育百喻(一)
“教育百喻”——征集有关教育的比喻。庄子谈玄用比喻,孟子说理用比喻,佛家参禅也用比喻:比喻虽属小技,其作用可谓大矣!善用比喻,则抽象者可使其具体,深奥者可使其浅显,枯燥者可使其生动。我辈身为教师,“传道受业解惑”,则比喻更是须臾不可少。
如果各位同仁能够把自己所见所闻所用所说所想的比喻贡献出来,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稍加整理,以作为一笔共同财富。我想,应该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敬请老师们积极参与。
1、快车与慢车
问题有我提出,我就先抛几快砖吧。
这是生活中一件小事。
四年前女儿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有了坐火车的经历,寒假回来,很兴奋地向我介绍她的“重大发现”:“原来快车慢车跑起来速度都是一样的,只是在车站上停的时间长短不一样。”
我告诉她,求学的人也是如此。有的同学是每星期一小站,好好“放松”一下;每学期一大站,“痛痛快快的玩个够”;初中升入高中,高中升入大学,更是人生的“大站”,不玩他个天昏地暗不算完。结果,他们就成了“慢车”。
而你能有现在的成绩,不是因为你这辆车跑得比别人快,而是因为你是一辆“快车”,不靠站,不停车,一直往前跑罢了。今后的人生路上,你是继续当一辆快车呢,还是改为慢车呢?就看你自己的了!
2、考不上大学怎么办?
好多年前,假期里给单位的职工补课。
我出了一个作文题:《考不上大学就没有前途了吗?》
绝大多数文章都是列举自学成材的名人,只有一篇文章的结尾处使用了一个比喻,我至今忘不了。
“考取了大学,好比乘上了公共汽车,可以使你比较轻松的达到目的地。然而,毕竟是人多车少,车票很不好买,幸运者是少数。买不上车票怎么办?坐在原地嚎啕大哭吗?那无济于事。找一根绳子‘自挂东南枝’吗?那是孱头!唯一正确的做法是:坐不上汽车骑摩托车,没有摩托车就骑自行车,如果连自行车也没有,那就坚持步行吧,一步一步地慢慢地往前走,虽然慢一些,但,同样可以达到目的地。”
3、“恨铁不成钢”辩
很多家长和老师-----甚至包括班主任老师,太容易看到的是孩子的缺点。他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恨铁不成钢”。其实,仔细分析,这句话大有问题。
首先,铁是炼出来的,不是“恨”出来的。我当过钢铁工人,知道“生铁”变成“钢”是要经过一个过程的,这期间需要艰苦的劳动,更需要严格按照科学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情绪化”只会坏事。同样的道理,好孩子好学生是教育出来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个孩子谈何容易!需要家长和老师长期的耐心细致的工作。“恨”的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其次,应该明确铁不成钢,责任在谁?在工厂里,一炉钢炼废了,那是要追究当班练钢工人特别是工段长的责任的,是要扣工资和奖金的。如果工人也“恨铁不成钢”,岂非天大的笑话?“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当家长的和当老师的又怎么好意思去“恨”孩子不成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