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000字。诗歌鉴赏备考例谈
一、牢记鉴赏常用术语,准备对号入座。
1、感情基调:
忧愁、伤感、惆怅、寂寞、孤独、郁闷、闲适、恬淡、喜爱、喜悦、欢乐、激愤、悲壮、慷慨激昂等。
2、思想内容:
托物抒情、托物言志、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报国无门、怀才不遇、愤世嫉俗、孤芳自赏、孤傲高洁、坚贞不屈、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怀古伤今、怀古伤己、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感时伤怀、淡泊宁静、超然物外、闲适恬淡、闲情逸趣、惜花伤春、悲秋悯己、热爱自然、思乡怀亲、赠人送友、富含哲理等。
3、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4、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5、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仗、借代、反问、设问、双关、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等
6、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想象和联想、渲染衬托、正面和侧面、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明暗、白描、象征、用典、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意向(饱含作者思想感情的人、事物、景物)、意境(诗人抒的情和诗中绘的景合二为一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等等。
7、语言:
清新自然、平淡质朴、民歌风味、绚丽、含蓄(蕴藉)、简洁、明快、瑰丽等。
8、风格:
陶渊明,朴素自然;李白,豪放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明白如话;高适,悲壮苍凉;王维,诗中有画,诗中有道;陆游,宏丽悲壮;柳永,雅俗杂陈直抒胸臆;李清照,清新且委婉含蓄;苏轼、辛弃疾雄阔、激昂、悲壮且辛弃疾还擅用典。
9、体裁:
古体诗(唐以前的诗,包括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乐府)、近体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曲)
二、牢记解题方法,万变不离其宗。
1、审题目,审作者,审题干。
题目往往是诗词内容的概括;作者可以让我们联想起时代背景、作家的风格;题干是回答问题的关键,问什么,答什么。另外,如果有补注,还得审注释,注释里一般有暗示。
2、整体把握。(四问)
通读后体会,记了什么事,绘了什么景,发了什么议论,抒了什么情。记住,一切事语、景语、议语皆情语。
3、分类对号。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套用以上术语,加入自己的话,结合诗词具体内容,必能有话可说,说而中意。当然这要点儿悟性。
三、分类例证。
(一)咏物类。
抓住所咏之物的形象特征,体会作者流露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的美好理想,或隐含的生活道理。善用术语:托物抒情、托物言志(总说),怀才不遇、坚贞不屈、孤芳自赏、洁身自好、积极进取、孤傲高洁、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等等(思想内容),象征、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双关、比兴等等(表现手法)。
例一、 读《蜂》(唐·罗隐),回答问题。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问题:此诗采用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解析:看题即知是咏物诗,通读之后可